透过“AI眼镜”感受科技消费新风尚
泰凌微资讯
2025-01-25 03:36:09
  • 12
  • 13
  •   ♥  收藏
  • A
    分享到:
来源:上海证券报

  年味渐浓,消费电子市场也迎来旺季。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访发现,在上海各大商场,除了延续传统的手机、电脑换新潮外,AI和AR眼镜也闯进了消费者的视野。具备翻译功能的AI眼镜成了人们出国旅游过春节的“翻译大师”,兼具美观与科技属性的智能眼镜也成了上班族回乡的“时尚单品”。

  “如果你现在来,还能和我们的CTO聊几分钟!”记者在上海张江的一间办公室见到了泰凌微首席技术官郑明剑。这几天,刚从美国回来的他已经陆续接待了数批来调研的机构访客。

  与此同时,在泰凌微的研发办公室,二十多名研发人员还在抓紧调试、跑数据。墙上分别显示北京时间与美国时间的两台挂钟,见证了他们数月来奋战的时刻。

  一些人说,2025年会是AI眼镜爆发的一年。不过,在产业端,还有一些冷思考。

  “行业都在讨论AI眼镜,但业界很少有人觉得真正的AI眼镜被量产出来了。连接AI大模型就能叫AI眼镜吗?”一位产业人士如是说。

  “我本来就戴眼镜,如果买AR眼镜,应该主要用来办公。我比较喜欢AR眼镜的翻译、会议记录等功能。但目前不会考虑用它代替日常的眼镜,感觉还是重了点,久戴不舒服。”一位体验了AR眼镜的消费者表示。

  目前,无论是AI眼镜还是AR眼镜,都面临着续航、重量和算力的“不可能三角”难题,即受限于已有技术与生产工艺,这类眼镜很难同时兼具长续航、轻巧便携和高度智能三个优点。

  消费者们对智能眼镜的要求,成为产业链公司努力突破的方向。尽管临近春节,不少公司还在赶研发进度、调试新品,为节后的市场储备充足的动能。

  泰凌微就在发力。岁末年初,公司抓紧发布了一款端侧AI开发平台,为2025年打开潜在市场做准备。“这个平台叫TLEdgeAI-DK,可以把各种模型框架下的AI算法模型转化成端侧AI芯片支持的代码。从而在芯片上实现所需要的AI推理功能,让智能产品真正落地。”在泰凌微研发团队看来,研发端侧AI或可破解AI和AR眼镜“不可能三角”难题。这一平台发布后就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公司为此举办了多场机构调研会。

  随着AI和AR眼镜的市场逐步打开,芯片、传感器等行业公司已纷纷加快技术与产品布局。

  虹软科技近日发布调研纪要称,公司已与雷鸟签署AI眼镜视觉技术产品的订单,可为AI眼镜提供基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算法功能,如HDR、夜景、视频防抖、多帧降噪等。

  星宸科技表示,公司已在AI眼镜芯片上投入研发资源,正与部分客户展开对接,2025年会推出相关产品。

  技术尚待成熟,消费端已尝鲜。

  近期,随着多款AI和AR眼镜的陆续发布,叠加多家智能眼镜厂商的春节折扣优惠,消费市场迎来一波购买热潮。

  在暴龙、雷朋、LOHO等眼镜门店内,不少消费者咨询智能眼镜产品。在魅族、华为等门店,前来体验智能眼镜的顾客络绎不绝。

  “这个AR眼镜本周卖了5副。”1月19日,在世纪汇商场的魅族门店内,销售人员介绍。不同于VR产品的娱乐性体验,AR眼镜的功能定位更受职场人士的青睐。不少消费者购置该款眼镜用来与国外客户进行视频会议。

  徐家汇的华为智能生活馆同样人头攒动。“店里1个月能卖出十几副眼镜。”该店工作人员介绍,华为智能眼镜2的客户群体不局限于年轻人或“发烧友”,也有中老年顾客。这款产品主打智慧播报功能,方便用户了解来自手机的消息,同时未配备显示屏,戴上后不会出现眩晕感。

  不同的AI和AR眼镜侧重不同功能定位,客户群体呈现多样化特点。眼镜本身具备的“时尚单品”属性叠加科技属性,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因素。越来越多眼镜店开始宣传或上架AI和AR眼镜产品。

  专业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400万副。

  “2025年,我们会围绕TLEdgeAI-DK迭代更多AI芯片。随着后续新客户及需求的不断出现,我们期待在这个平台上探索新的应用方向。”郑明剑说,过完年,他和研发团队又将过上“两个时钟”的生活。AI终端的快速迭代下,他们必须持续跑在市场前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https://1458esb.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