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
金融数据:10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8%(前值8%),新增社融13958亿元,同比少增4483亿元,其中一方面作为支撑项的政府债券(月新增1.05万亿元,同比少增5142亿元)受高基数影响拖累社融,另一方面实体新增融资需求偏弱,人民币贷款仍是主要拖累,社融口径下,10月信贷存量为17.9万亿元,同比增长7.67%(前值7.77%),新增信贷2988亿元,同比少增1849亿元。分项看:企业融资需求仍偏弱,企业部门短贷减少1900亿,同比多减130亿;中长贷新增1700亿,同比少增2128亿。居民融资需求有所改善,居民部门新增短贷490亿,同比多增1543亿;新增中长贷1100亿,同比多增393亿。10月M2同比7.5%(前值6.8%),M1同比-6.1%(前值-7.4%),M1结束连续负增。股市活跃带动非银存款增加,居民存款、非银存款和企业存款同比分别多增669亿元、5732亿元和1352亿元。财政支出提速,财政存款同比多减7748亿元。整体看,新增社融和新增信贷同比下降,低于季节性,但M1、M2增速均出现回暖,居民部门信贷需求回暖。
经济数据:在支持两新两重、化债、保交楼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一揽子政策的推动下,叠加“十一”黄金周和“双11”前置,社零(当月同比+4.8%,前值+3.2%)同比大幅提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9.3%,前值+9.2%)和基建(累计同比+9.35%,前值+9.26%)同比增速继续上升,房地产竣工(累计同比-23.9%,前值-24.4%)和房地产销售(累计同比-22.7%,前值-20.9%)的拖累有所修复,固定资产投资维稳(累计同比+3.4%,前值+3.4%)。但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5.3%,前值5.4%)同比小幅下降,仍体现有效需求不足。同时,房地产开发(累计同比-10.3%,前值-10.1%)、房地产新开工(累计同比-22.6%,前值-22.2%)和房地产施工(累计同比-12.4%,前值-12.2%)同比跌幅扩大,仍是最主要拖累。整体看,在政策持续发力下,生产平稳增长,消费明显改善,投资仍有韧性,房地产销售修复好于投资修复。
政策面:
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对首套房和二套房交易的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率进行调整。
海外:
10月美国CPI同比2.6%(前值2.4%),环比0.2%(前值0.2%);核心CPI同比3.3%(前值3.3%),环比0.3%(前值0.3%)。10月CPI同比边际走强,结束连续6个月下降趋势,核心服务仍是最主要支撑。数据发布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鹰派信号,他表示目前的经济基本面表明央行无需急于降息。
资金面与债市:
资金面:上周央行净投放1871亿元,其中逆回购投放18014亿元,逆回购到期843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800亿元,MLF到期14500亿元。多日连续净投放下,资金面由紧转松,至周五R001收于1.6161%(前值1.6144%),DR001收于1.4772%(前值1.4755%),资金分层现象延续。
存单方面:资金均衡,1年期AAA的国股存单略微上行至1.86%附近。
债市方面:上周资金面逐步改善,整体均衡偏松,公布的基本面数据依旧偏弱,叠加权益市场走弱,利率债多数下行,且中短端下行幅度大于长端。信用债表现普遍强于利率债,中高等级信用债利差持续收窄,但长久期信用债收益率分化。
本周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资金面与公开市场操作、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股期商汇等。
债市方面:从公布的基本面数据看,在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经济企稳回升,但经济内生动能仍偏弱,持续性仍待验证。本周进入税期缴款,逆回购到期18014亿元,叠加陆续披露特殊再融资专项债规模及发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资金面及债市供给扰动增大,但债市风险可控,可适当降低久期或降低仓位,保持资产流动性。
$淳厚中债1-3年政金债指数(OTCFUND|015966)$
$淳厚中短债债券A(OTCFUND|008587)$
$淳厚中短债债券C(OTCFUND|008588)$
$淳厚添益债券A(OTCFUND|017498)$
$淳厚添益债券C(OTCFUND|017499)$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数据来源于wind(2024.11.11-2024.11.17)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