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中债7-10年国开行债券指数C(OTCFUND|006962)$注意!债券市场的表面繁荣下暗流涌动。经济复苏、政策走向、通胀预期…… 这些看似明朗的趋势里,藏着意想不到的预期差,一不小心就会踏空行情。
一、经济复苏强度:市场是否低估了 “弱现实” 的持续性?
市场共识: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经济将逐步迈向温和复苏的轨道,两会后有望实现改善。
预期差信号:
从采购经理指数来看,2025 年 1 月份受春节假日临近、企业员工集中返乡等因素影响,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 49.1%,比上月下降 1.0 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0.2%,比上月下降 2.0 个百分点,虽仍高于临界点,但扩张速度有所放缓;综合 PMI 产出指数为 50.1%,比上月下降 2.1 个百分点,仅略高于临界点。
企业端 “去库存” 压力依然存在。12月,工企名义库存持平前月,同比录得3.3%;实际库存持续回升,同比较11月上行0.4pct至7.8%。边际上看,12月库销比、产成品周转天数季节性回落、环比分别减少0.07、0.6天至0.45、19.2天,但均超过往5年同期平均水平(库销比0.42、产成品周转天数17.7天)。
关键分歧:倘若目前经济依然缺乏内生增长动力,那么当前的收益率水平可能过度反映了 “复苏预期”,利率债将会存在阶段性的交易机会。
二、政策宽松节奏:降息预期是否过于乐观?
市场共识:在稳增长的压力下,一季度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大,资金面预计将维持宽松状态。
预期差信号:
央行虽明确表示 2025 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具体操作上仍较为审慎。2025 年首月的 LPR 按兵不动符合预期,且央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这意味着政策调整的时机和力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央行近期的操作如 MLF 平价续作、逆回购缩量等,也使得市场对 “资金堰塞湖” 的担忧不断升温。
外部约束有所增强,美联储推迟降息,中美利差倒挂压力对国内政策空间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关键分歧:如果政策力度不及市场预期,短端利率可能会面临上行风险,收益率曲线有可能从 “牛陡” 转变为 “熊平”。
三、通胀预期:通缩风险是否被低估?
市场共识:CPI 将随着消费的复苏而缓慢回升,PPI 同比跌幅也将逐渐收窄。
预期差信号:
从 2024 年情况来看,CPI 运行呈现小幅上涨态势,全年上涨 0.2%,涨幅和 2023 年持平。虽然 2025 年 CPI 有望温和回升,随着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在增强,消费需求恢复有所加快,价格温和回升有利因素在增多,但核心 CPI 连续 3 个月低于 0.5%,服务消费价格的增长动能有所减弱(五一假期旅游均价同比仅微增),这表明消费端的复苏基础仍不稳固,通胀回升的动力存疑。
关键分歧:若通缩压力持续存在,实际利率的被动抬升可能会压制长端收益率的上行空间。
四、机构行为:一致性交易下的流动性陷阱
市场共识:资产荒的逻辑支撑着配置需求,机构 “抢资产” 的现象将持续。
预期差信号:
交易拥挤度指标显示,截至 2025 年 1 月 20 日,国债 ETF5 至 10 年(511020)盘中换手率近 40%,交投高度活跃,处于较高水平。10 年期国债换手率升至 90% 分位,利率债杠杆率突破 110%,市场交易热度较高。
2024 年债券市场出现明显的银行配置减弱、非银买债积极的特征。2025 年中小银行相比大行或面临更严峻的信贷资源不足,地方化债对中小银行表内资产配置结构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其资产荒难题短期内难以快速改善,预计后续主体对中长久期利率债的偏好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外资行为出现分化,在经历了连续三个月的规模缩减后,12月境外机构增持100亿利率债,外资态度的转变值得关注。
关键分歧:一旦基本面或政策出现边际变化,止盈盘可能会引发 “多杀多” 的行情。
操作建议:在预期差中寻找反脆弱机会
从目前来看,博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带来的波段机会应该还是胜率颇高的策略,可以关注长端品种(比如10年期国债流动性溢价修复)。
产品的选择方面,我觉得像大家买的比较多的7-10国开债,比如博时中债7-10政金债指数C、南方中债7-10国开债E这些;或者选择久期更长的华泰保兴安悦C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个人昨天加仓了博时中债7-10政金债指数C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只是目前似乎外资都开始看好A股,我还在思考要不要增加A股方面的资产配置。
#蛇年首交易日A股涨跌不一,后市怎么看?#
$博时富发纯债债券C(OTCFUND|018098)$
$华泰保兴安悦债券A(OTCFUND|007540)$
$博时中债7-10政金债指数C(OTCFUND|017838)$
$华泰保兴安悦债券C(OTCFUND|02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