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次市场大跌之后的表现,会发现什么?
广发基金
2025-04-10 14:24:59
来自广东
  • 3
  • 1
  •   ♥  收藏
  • A
    分享到:

上周五清明节假期时,海外市场巨震下跌,仿佛给市场打了一针心理预防针,大家对于本周一(4月7日)的大跌有了一定预期,只是跌幅之大还是让所有人有些措手不及。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历次A股市场大跌后,都发生了什么。

历次市场大跌后,发生了什么?

我们统计了2005年以来上证指数的单日涨跌幅,4月7日的跌幅正好排在近20年以来的第10名。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

上表清楚地展示了,前几次大跌主要集中发生在2007-2008、2015、2020年。而这三个时间段附近,市场的走势分别如下:

2007-2008年

2015年

2020年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对这10次时间点进行简单定义。例如,当市场尚未形成明确的中期下跌趋势且大盘点位较低时,此时的大跌可定义为“左侧大跌”;反之则定义为“右侧大跌”。

由此,上文的10次大跌中,有4次可以被定义为“左侧大跌”;而剩余的6次则可以被定义为“右侧大跌”。

现在,以此为鉴,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强的共性:

当左侧大跌发生时,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存在较强的估值修复机会——这在过去的4次左侧大跌中均适用。

2007年

2007年2月27日,上证指数大跌8.84%,位于2700点左右;同年的6月4日,也大跌超8%。

不过随后,在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10月16日的半年多时间里,上证指数涨幅达到111.45%,点位也触及了6124点的历史最高值。

2015年

2015年1月19日,上证指数大跌7.70%,位于3100点出头;

随后,在2015年2月2日至2015年6月12日半年不到的时间里,上证指数涨幅达60.03%,也一度触及5178点的区间极高值。

2020年

2020年的情况距离现在比较近,很多投资者朋友应该还记忆犹新:

2月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市场大幅低开收跌7.72%,位于2700点左右,但随后发生了7连阳反弹,但随着疫情发酵扩散,市场下跌调整了一段时间。

4月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上各类为疫后复苏护航的政策出台,我们在2020年-2021年期间也经历了一波小牛市,上证指数从2020年3月19日至2021年2月18日上涨34.69%。

并且期间许多重仓核心资产的主动权益基金表现非常亮眼,出了不少“翻倍基”

尽管以上4次大跌,以及后续上涨行情发生的原因,或许是各有不同的,但核心的原理还是类似:

当A股在一个估值不高的位置、没有明确下跌趋势但发生大跌时,即上文定义的“左侧大跌”,后续市场的交投情绪活跃度均比较高,这也很容易催生一些护盘政策,共同推动市场修复行情。

当然,我们也要从历史案例看到风险:

2015年6月26日,上证指数在4000点以上、且已经有月线级别回撤的情况下,发生了单日-7.40%的跌幅,属于刚刚定义中的“右侧大跌”。

这种情况发生时,通常是不太乐观的象征,可能会强化恐慌性下跌的趋势。历史也证明,后续在7月、8月都继续出现了7%以上的单日大幅回撤,且一年内的回撤幅度达到了30%以上。因此,这种右侧大跌,是需要我们警惕的。

     

回到当前,今年4月7日的这次大跌,上证指数的前收盘价为3342点,当日收于3096点,从近5年看并不算很高的位置,同时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也是震荡市,趋势不算太明朗,但最近央妈和“国家队”中央汇金已经联合发声救市。

多家重磅央企也出手增持中国股票:中国证通、中国国新通过旗下公司增持ETF和央国企股票;招商局集团旗下7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公告,计划提速实施股份回购。许多其他上市公司自发进行的增持回购,也正在陆续发布中。

而在下一个交易日4月8日,市场也显著企稳。截至当天收盘,上证指数收涨1.58%,深证成指收涨0.64%,沪深两市成交额1.63万亿,交投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目前各项“以我为主”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市场情绪和走势也在逐步企稳中。

但实话讲,这次关税的冲击程度,确实是我们近20年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新挑战。在系统性降息空间不及2018年贸易战的背景下,后续的走势如何,还是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

对于国内而言,下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点,或许就是4月下旬的政治局会议,届时可能会有超预期的财政政策和其他内需政策公布,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或许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在周一市场出现大幅下跌、砸出深坑之后,究竟有哪些投资机会是值得关注的?

关于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持续关注,我们也会在这里更新最新观点。

$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A(OTCFUND|022424)$$广发中证A500ETF联接C(OTCFUND|022425)$$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A(OTCFUND|012804)$$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2805)$$广发多因子混合(OTCFUND|002943)$$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A(OTCFUND|017512)$$广发北证50成份指数C(OTCFUND|017513)$$广发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03766)$$广发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OTCFUND|012630)$

风险提示:广发基金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投顾协议、策略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投顾业务详情及风险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组合策略,投资须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https://1458esb.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