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1-12 17:52:13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上海
【研究深一度】 产业转型?创新突破?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步入新周期

栏目介绍

纸上得来终觉浅,躬行而知深一度。投资是一个通过研究实践不断接近真相、挖掘价值的过程。《研究深一度》是中欧基金推出的一档聚焦产业研究的栏目,旨在通过中欧研究团队的第一视角,捕捉产业变迁的趋势,探究周期变化的规律。欢迎与中欧研究团队一起,看见专业的力量,见证深度研究的价值!

从苹果量产MR眼镜,到谷歌宣布Pixel8 Pro将成为首款兼容Gemini模型的手机,再到国产手机厂商新品迭出,近期消费电子终端的“黑科技”惊喜不断。今年以来,智能家居、XR设备等可穿戴设备的火热背后,折整个消费电子产业的活力复苏。更是有市场机构预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收入将在2024年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


展望2024,AI大模型+智能手机,是否会引爆下一轮“换机潮”?核心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走到哪一步了?凭借中国智能手机时代所积累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如何应对全球产业再分工形势下的外迁压力?本期研究深一度继续邀请中欧基金科技组研究员金旭炜与大家深入探讨消费电子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金旭炜:以智能手机为例,根据第三方统计机构数据,全球出货量同比下滑始于2021Q3,在经历八个季度的调整后2023Q3实现修复性的同比转正。如果以全球智能手机年度出货量看,自2016年峰值后持续下滑,这里面有宏观经济周期的扰动,但更多源于产品功能迭代放缓和品质提升使得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所以对于刚提到的复苏,更准确的描述是整个供应链去库存之后的修复性动作。


但除了供应链修复外,在2024年能看到的一个很大变化是AI为这些硬件重启新的创新周期,AI会将各类专业领域能力交予每个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更容易使用一些专业领域的技能解决生活或办公中的问题。

金旭炜:2023年秋季发布会上各家手机厂均推出AI手机,一方面可通过语音助手连接云端大模型,另一方面可在本地运行小模型,完成一些用户数据或隐私敏感类应用,包括照片及视频后期处理,本地文档归纳总结,AI扩图等。


也许目前很多功能还在完善过程中,但对于手机厂而言,超长的用户使用时长和稳定的存量手机用户,为后续服务收费上提供了天然的基础。未来,如何通过AI将专业服务简单易上手地提供给消费者,是获得可持续收益的关键。


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手机进一步提升了生活、工作的便利性,节省各平台之间比价,完整行程规划的时间投入,变相释放出更多精力。


过去智能手机的创新体现在硬件配置和显性功能升级,未来AI手机将专业领域能力让消费者随时可用,包括医疗(用户健康数据的监测预警),教育(孩子教育的答疑解惑),影视(图像/视频的后期处理)等,进一步丰富的手机将进一步拓宽用户对手机使用场景和依赖。从手机厂角度而言,当AI手机真正能满足用户需求时,通过系统升级等方法尽可能多的兼容历史机型能带来更多受众,进而促进用户对手机的购买意愿。

金旭炜:过去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始终围绕着提升用户交互体验提供更多便捷功能。这一过程中信息传递媒介在不断贴近我们的日常习惯,从文字短信到语音电话,从按键控制到手势识别,从2D的视频会议到3D的沉浸式虚拟面对面。随着VR/MR/AR这类虚拟现实头显设备的成熟,将带给我们革命性的交互体验和更丰富的功能。

2023年北美某科技大厂首次提出了空间计算的产品,将数字内容和物理空间相融合,该产品打通了芯片、系统、生态的沟壑。通过领先的硬件配置带来与之前VR产品截然不同的用户体验,同时在内容导入、开发者环境、应用兼容有大量积累。该MR产品一方面有望引领VR产品供应链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将为AR眼镜提供更多丰富应用的创意。

金旭炜从XR类设备的硬件创新来看,与视觉相关的技术进步是未来五年技术变化的主赛道。还记得几年前当我们戴起来XR设备时,第一感觉是重,第二感觉是晕,这主要是由于近眼显示场景下,人眼对屏幕分辨率、刷新率和画面延时的要求很高。这主要涉及到显示屏幕和光学显示模组。以北美某科技大厂MR产品的成本结构看,55%以上都是与视觉感受相关的成本,可见该环节的重要性。


从显示屏幕的升级需求看,一方面是提升分辨率和减少延迟,另一方面是在AR场景下需要提升亮度。这背后是屏幕技术的迭代,从LCD,OLED,Micro OLED,乃至到未来的Micro LED。2024年起Micro OLED会开始更广泛地应用于VR设备,显著提升屏幕分辨率。虽然目前全彩的Micro LED技术仍未成熟,但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基于单色Micro LED的AR眼镜产品推出,预计到2025、2026年全彩方案有望成熟实现商用。

除了视觉效果升级,交互方式也在发生诸多变化,从过去的手柄操控到裸手手势识别,以及眼动追踪等。这需要多款传感器配合,以及软件算法的配合。以北美某科技大厂的MR产品为例,它搭载了12颗摄像头、6个麦克风、5个传感器,其中5个传感器包括1个激光雷达、2颗景深摄像头、2个红外传感器。诸多传感器的信息处理依靠他独家开发的R1芯片,以及持续迭代的识别算法,最后在消费者层面体现出“指哪打哪” 的交互效果。

金旭炜:目前全球70%以上智能手机是由中国生产的,过去十年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积累了完备的消费电子产业链,从基础零部件加工、模组组装、到整机组装检测,衍生出大量上游供应商,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被动元器件、CCL/PCB,同时也让中国智能手机品牌走向全球。时至今日,任何新型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诞生,都离不开长三角或者珠三角的精密加工、组装产业链的支持。


然而随着全球产业分工发生变化,以及我们自身的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消费电子产业链也面临着一些转型需求。一方面我们积极走出去,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在初级生产要素更有比较优势的区域输出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向高精尖的环节延伸,从人口红利向工程师红利进阶,持续突破海外对我国半导体领域的封锁,这其中涉及到关键材料设备的突破,工艺制程摸索,自研芯片架构和操作系统。


即使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智能手机时代我们所积累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可以在快速创新的产品周期中及时响应。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和工程师红利,带动我们向更高精尖的半导体领域进军。

金旭炜:硬科技行业是在周期中螺旋成长的。周期性来自于两个维度,第一是产业链迁移的周期,就由于生产要素(人工,土地,税收等)的比较优势,过去电子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数次区域迁移,这是以5-10年为跨度的周期;第二是库存周期,主要由于供需错配导致的调整,因为电子下游涉及到各行各业,背后是居民消费能力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所以在周期性视角下,我会关注行业库存,资本开支,以及产品价格等指标,来判断目前的周期位置。


除了周期性外,新技术的渗透对科技行业带来高成长机会,但所有创新的本质离不开价值创造不论是对消费者使用体验,对社会效率提升,乃至对环境保护等等,核心关注新技术的价值创造几何。

金旭炜:前面提到我们在过去十年积累了庞大且成熟的消费电子产业链,可以在未来消费电子终端创新时,为产品的快速生产制造提供强有力的产业链支持。我们也看到由完善产业链所支持的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销往全球市场。随着国产品牌持续投入和创新,有了自主的产品定义能力,将反哺国内消费电子持续结构升级和优化。但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产业链迁移的浪潮仍在持续,我们只有向前走得比追赶的人快,才可以进一步将盘子做大,并在结构升级中享受到技术红利。


#2024我想这么投##哇塞!我被机器人包围了#

$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A(OTCFUND|020255)$$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C(OTCFUND|020256)$$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OTCFUND|003095)$$中欧医疗健康混合C(OTCFUND|003096)$$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C(OTCFUND|017290)$$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A(OTCFUND|501081)$$中欧智能制造混合A(OTCFUND|015143)$$中欧智能制造混合C(OTCFUND|015144)$$中欧时代先锋股票A(OTCFUND|001938)$$中欧时代先锋股票C(OTCFUND|004241)$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为股票型指数基金,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其风险收益特征与标的指数所表征的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相似。中证系列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和计算。关于指数值和成分股名单的所有版权归属中证指数有限公司。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将由本网站记录保存,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https://1458esb.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