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兼备宝藏冠军基# 打卡第2天。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聊债市、债基和固收+产品。
当波动成为常态:防御策略的价值重估。
过去两年,A股的年化波动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沪深300最大回撤一度超过30%。在这种“过山车”行情中,我们逐渐发现一个反直觉的现象: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反而更需要保留一定的权益敞口。以【工银聚安混合】为例,这只偏债混合型产品2024年以14.2%的收益率拿下同类冠军,其股票仓位常年控制在20%-30%,却实现了远超纯债基金、跑赢半数股基的业绩。这背后揭示的,正是“防御性配置”的核心逻辑——用债券打底平滑波动,用精选权益增厚收益。
【工银聚安混合】的“攻守辩证法”。
翻开这只冠军基的持仓报告,我们能清晰看到黄诗原的配置哲学。2024年三季报显示,基金前五大重仓债中有3只为AAA级城投债,加权到期收益率达4.8%,构建起扎实的安全垫;而在权益端,其重仓的新能源运营商、高股息公用事业股,既规避了成长股的估值泡沫,又通过稳定分红贡献超额收益。这种“债为盾、股为矛”的组合,让基金在2024年6月的市场急跌中仅回撤2.1%,远低于偏股混合基金平均12.7%的跌幅。
条款博弈:被忽视的收益“金矿”。
与普通偏债混基不同,【工银聚安混合】还配置了约15%的可转债仓位。黄诗原在此展现了独特的“捡漏”能力:2023年下半年,他曾精准布局某水电龙头转债,在发行人下修转股价后,该标的3个月内上涨23%,单券贡献基金净值增长0.8个百分点。这种通过转股价修正、回售条款等特殊事件捕捉机会的策略,使得基金在债券票息之外,额外开辟出一条收益通道。数据显示,2024年基金通过条款博弈获得的收益占比达总回报的18%,成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
债市新常态:从“躺赢”到“精耕细作”。
当前债市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信用利差持续压缩,AA+级城投债与国债利差已收窄至历史低位;二是转债市场分化加剧,高价券转股溢价率中位数突破40%,而低价券占比回升至35%。这种环境下,传统“闭眼买债”的策略难以为继,【工银聚安混合】的实践或许指明了一条出路——通过信用挖掘获取超额票息,借助转债的期权特性突破收益天花板。以基金持仓的某半导体转债为例,其YTM(到期收益率)达3.5%,同时正股PB仅1.2倍,兼具债底保护与估值修复空间。
投资者的选择题:效率还是安稳?
在年化收益超过10%的偏债混基中,【工银聚安混合】的夏普比率高达1.8,这意味着每承担1单位风险,能获得近两倍回报。对比同期沪深300的夏普比率0.6,其性价比优势一目了然。对于既担心踏空权益行情、又畏惧市场波动的投资者,这类产品或许提供了“第三种选择”:不用在股债之间反复横跳,而是让专业基金经理代你完成动态平衡。 @工银瑞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