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末"钱袋子保卫战"
金融机构每逢3月、6月、9月、12月往往会迎来"季度考核",这就像学生要交期末答卷。银行需要确保存款规模达标、流动性比例符合监管要求,就像超市月底盘点时必须保证货架商品数量。此时市场上会出现三个典型现象:
“抢”钱大战:银行大量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存款;
拆东补西:金融机构通过短期拆借补充头寸,就像邻居临时借米下锅;
避险动作:投资机构提前卖出流动性好的债券类资产。
二、债市为何总在季末"打喷嚏"
债券市场对资金紧张尤为敏感,当市场缺钱时可能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抛售潮:机构为快速变现优先卖出流动性高的国债、金融债;
利率跳涨:逆回购利率可能突然飙升,像节假日前最后一刻抢购的车票价格;
净值波动:债券基金可能出现"季末魔咒"
三、普通投资者的"季末生存指南"
面对规律性的市场波动,咱们普通投资者可以像应对换季一样做好提前准备:
l 看懂"气象预报"
关注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这相当于干旱时期官方的"降水预警",从量级变化去看若单日投放500亿属于常规操作,突然增至3000亿,如从"局部阵雨"突然升级为"全区暴雨";从期限结构来看:14天期操作占比提升,暗示跨季资金保障;从中标利率来看:若维持不变,说明政策稳定;若意外下调,则是"定向降雨"的刺激信号。
观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这是资金市场的"温度计"。同业存单作为银行间的"短期借条",3个月期品种在季末会剧烈波动。当1年期AAA级存单利率突破2.8%(参考2024年3月峰值2.85%),相当于银行集体发烧到38.5℃,需警惕流动性紧张传染至债基。
l 调整"出行计划"
债券投资者或可考虑适当缩短久期去选择债基产品;
权益投资者也要警惕"季末效应"引发的连带调整,注意机构调仓动向。
l 保持"平常心"
季末波动如同海边的潮汐,退潮时被冲刷上岸的贝壳(慌乱中被错杀品种),反而可能成为下阶段的宝藏。季末“大考”每个季度可能都会上演,央妈也是在本周开展了跨季资金的精准投放、为跨季保驾护航,而下个季度市场又会如何尚未可知。总而言之,面对调整保持好平常心,硬币的反面又何尝不会是下一次的机遇。
$鑫元中短债C(OTCFUND|008865)$
$鑫元悦享60天滚动持有中短债C(OTCFUND|014883)$
$鑫元泽利C(OTCFUND|019533)$
$鑫元浩鑫增强债券C(OTCFUND|018683)$
$鑫元睿鑫添益债券C(OTCFUND|022409)$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购买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所投资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投资者从代销机构购买上述产品的,产品风险等级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评定结果以及匹配规则,以代销机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