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好久不见,欢迎大家给我留言~在大家的顾虑中,科技登上了一座又一座山峰,不少人可能现在还是会比较关心,本轮科技行情走到哪了?是否泡沫化?还继续上车吗?
一、 “政策+产业”双轮驱动,是行情发展的持续动力
首先,我们要先想清楚,本轮科技行情,不只是炒预期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实打实的“政策+产业”双轮驱动:
政策面:国家明确表态要推动硬科技与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尤其把科创板当作支持AI、半导体、医药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主阵地。
产业面:2025开年以来,DeepSeek以开源模型打破算力垄断,互联网巨头千亿资本开支重注国产算力,中国人形机器人、Manus智能体开启商业模式落地叙事……
对于本轮科技板块行情而言,后续产业趋势的彻底打通,需要技术的不断迭代,叠加政策端的支持,有望合力推动行情持续向纵深发展。
二、 对比过去几轮产业周期,当前行情演绎或尚未达极致
其次,翻开历史剧本,回顾过去十年的A股市场,有几轮典型的产业周期带来的行情,例如2013年-2015年移动互联网浪潮、2016年-2018年供给侧改革叠加外资流入下的大蓝筹、2019年-2020年经济复苏下的消费、2020年-2021年的新能源革命。
和过去几轮产业周期比较,无论是行情持续的时长,还是空间演绎的大小,当前行情演绎的时间或空间都尚未到达极致。

三、 从“互联网+”到“AI+”的启示,短期颠簸后续创新高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股票类资产高波动的属性也决定了,即便行情浩大,走势也并非“一帆风顺”。
站在当下时点,TMT板块在经历短期快速上涨后,估值水位抬升,出现情绪过热的信号;另一方面,在关税问题再度扰动下,全球风险偏好遭受冲击,尤其对于以AI为代表的高估值成长类资产影响更为显著,所以近期我们也看到科技板块出现了短期盘整。
回看上一轮“互联网+”浪潮带来的科技牛市,其间也经历了几段回调修正,但板块在消化了震荡压力后,仍能再创新高,在两年时间里用近3倍的涨幅改写了中国科技股的估值逻辑。

我们做投资的本质,在于把握时代级产业趋势的确定性,而不是博弈短期波动的偶然性。投资中国科技产业,本质是看好中国“科技自立”的叙事,这种长周期的产业趋势有望穿越短期交易结构的波动,决定科技赛道的长期走向。
end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既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并根据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综合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具体以销售机构评价结果为准,投资人在购买基金时需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之间的匹配检验。中国证监会的注册并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相关法律的规定,切实履行反洗钱义务。
#机构:机器人规模将远超汽车、3C行业##英伟达GTC大会揭晓AI芯片新突破##小米业绩炸裂,港股还能买么?#
$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A(OTCFUND|021990)$
$中加专精特新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式C(OTCFUND|021991)$
$中加科技创新混合发起式A(OTCFUND|020661)$
$中加科技创新混合发起式C(OTCFUND|020662)$
$中加核心智造混合A(OTCFUND|00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