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港股市场一改往日颓势,进入“技术性牛市”。作为港股市场的代表指数,恒生指数和恒科科技近一年涨幅分别为31.41%和61.42%。
对于港股,是一个相对强有效市场,历史已经证明,多数基金经理并不能像A股一样游刃有余,创造较高的超额收益。
曾经的我,在港股主动基金的选择吃了大亏,以25%的亏损赎回,并切换成港股指数基金(回头看看,赎回在低点了)。
借港股“技术性牛市”这个机会,我整理了内地公募的港股ETF,每只ETF跟踪的指数只留下了最大规模的产品,分为科技、红利、均衡与行业四大类,共41只。
为方便按收益率进行排序,故近1、3、5年回报采用了跟踪指数的业绩,今年以来回报使用ETF实际业绩,供投资者参考。
![](https://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250210/1BF81352BE20B6463B1CD1226B32A2F4_w1430h1156.png)
分类来看,科技中,表现最好的两支分别是银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和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近一年涨幅都在80%以上。
年前在这篇文章中聊到过,调入了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只有30只个股,持股集中度较高,以表示对港股科技的长期看好,做部分配置,也算是追涨。没想到,节后科技指数像“窜天猴”,涨得太快了。
![](https://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250210/F31CF12F36AD3D5487FBBC2CC2C154D6_w1219h2815.jpg)
港股的科技从来都是低估,一直也不曾好转,熬了有三个多念头(期间港股红利表现较好),随着降本增效和港股回购浪潮的兴起,去年渐渐有了好转之势。
港股红利指数,今年收益全部告负,这是谁也无法想到的,60%的港股红利ETF成立于2024年。
风格的变化,事前很难寻觅踪迹,线性外推亦是多数人的思维。
港股的均衡指数,指“红利+科技”的哑铃型配置结构,适合大多数投资者。
在“洞见”组合,阶段性持有了易方达中证港股通中国100联接,在A股市场下跌期间,贡献了较高的超额收益。
![](https://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250210/F0B51712B6E1E54FCA172FC722931775_w1219h1869.jpg)
对于港股的各个行业指数,主要是医疗和金融(证券)类,弹性比A股要强不少,很看中个人的交易能力。
港股近一年指数涨幅都是正收益,不论高与低。偏交易思维的,已经在赎回相关的港股科技基金了,以回笼资金,应对日后可能的波动。
对于港股和部分科技股,我依然保持了底仓的配置,甚至增配,但要认识到日后的波动可能加大,依旧看好港股的长期机会,这意味着下跌时要准备加仓。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分享您的投资心得,也请多多关注、点赞、转发、在看,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风险提示:本文的观点和内容仅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记录个人在投资方面的成长,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