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20250317-20250324),市场整体处于增量政策和数据的空窗期,美联储议息会议是主要焦点。
会上,美联储如期按兵不动,点阵图显示今年晚些时候或两次降息25BP,但分布上看,认为仅降息一次或更少的官员数量增多,传递出一定“鹰派”信号。
除了点阵图偏鹰,经济增长预测下调本也是利空因素,但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积极表态又对美元资产注入了安慰剂。此外,美联储宣布将从4月开始缩减QT规模,略超市场预期。
资产表现上,美元、美股小幅回升,美债收益率下行,黄金续创新高,油价因地缘风险抬升及OPEC+公布新减产方案而上涨。
国内方面,股市开始进入业绩期,资金观望情绪较浓,高估值板块承压回调,防御性板块相对稳健。债市方面,央行大额净投放带来资金面暖意,债市迎来边际修复。

从本次议息会议结果来看,利率不变+缩表减速的组合隐含政策工具的“矛盾”,鹰派与鸽派之间在流动性管理上显现分歧,点阵图也隐含降息预期的分化。由此,本文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联储为何按兵不动?
会上,鲍威尔强调不着急调整利率。来自基本面的支撑在于,虽然软数据在走弱,但硬数据仍有韧性。2月美国失业率仅上行0.1%,CPI增速超预期降温,最核心的就业和通胀指标上,无论是政府裁员还是关税的影响均尚未充分体现。
然而,会后特朗普发声,称美联储应该降息,因为关税正在起作用,会导致美国经济放缓。由此可见,美国内部也存在较大分歧。
对联储而言,制约后续降息步伐的关键或在于对通胀的担忧。虽然鲍威尔的言辞表述偏积极,暗示关税的通胀效应是一次性的,可能不会阻挡美联储降息步伐,但事实上,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以上表述的可信度并不高,或更多是出于预期管理及安抚市场情绪的目的。
二、如何理解美联储进一步放缓缩表?
美联储决定从4月开始进一步放缓缩表速度,将国债每月赎回上限从250亿减到50亿美元,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每月赎回上限维持在350亿美元。
从原因上看,美联储缩表减速意在对冲流动性风险。2019年美联储曾因缩表过快导致隔夜融资市场流动性枯竭,最终被迫紧急“放水”救市。此次放缓缩表被视为“未雨绸缪”,近期纽约联储的隔夜逆回购余额持续下降,SOFR隔夜融资的规模持续上升,鲍威尔表示美联储看到了“货币市场紧张程度上升的迹象”。

同时,美国财政部为应对债务上限僵局,正消耗其在美联储账户中的现金储备(TGA账户),导致金融体系流动性被动增加。但若债务上限解决,美债规模再度扩张以及重建TGA账户的过程可能导致储备金快速下降。
对此,鲍威尔称放缓缩表是“常识性的调整”,不会改变货币政策的立场;然而,理事沃勒投了反对票,主张维持原缩表速度以强化抗通胀立场。对联储而言,需在抗通胀与防风险之间选择中间道路,鲍威尔最终选择了“更慢但更久”的缩表路径。
三、调整后的美元、美股怎么走?
行至当下,美国经济基本面情况仍未清晰,虽然短期暂时缺乏指向衰退的证据,但下行风险不宜低估。在“特朗普政策影响优先、联储应对为主”背景下,资产走向仍需等待进一步明朗化。
对美元、美股而言,短期主导因素还是在于特朗普政策的走向,一方面是关税、裁员等“打压性”政策,另一方面是减税等增长性政策。
首先,考虑特朗普“打压性”政策进一步升级的情形:关税政策4月2日后仍有较大变数,政府裁员也仍在进行,若“打压性”政策进一步升级,美股仍将承压。
而若“打压性”政策由关税升级主导,年初以来的“弱美元”叙事可能形成阶段性反转,若美元反弹,不排除对美股形成一种正向拉动的对冲。
同时,在此情形下,若硬数据开始回落,联储降息节奏或提前,但受制于通胀压力,幅度或有限。
其次,考虑减税等增长性政策的影响:近期“衰退”叙事或给特朗普提供了更多内政筹码,若二季度能看到新版减税法案和放松监管政策的推进,且政策“混乱”不再加剧,美元、美股也可能迎来阶段性反转,但长期而言,压力并未减轻。
因此,二季度特朗普政策进展与美联储降息节奏是影响美股走势的关键。就当下而言,本周即将公布的消费及核心PCE数据或给到进一步理清美国基本面的线索。
$富国全球消费精选混合(QDII)人民币C(OTCFUND|012062)$
$富国全球债券(QDII)人民币C(OTCFUND|019518)$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674)$
#四月决断临近,如何应对?#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不预示基金未来具体投资操作,基金经理可在投资范围内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建议持有人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作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