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时间回拨到2024年,怕是很少有人能拍着胸脯说,未来的行情看港股。毕竟,连续四年的调整,磨走了太多资金的耐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资金主导着港股市场,以及未来港股的空间还有多大~
1、港股市场的主流资金
与A股市场不同,港股是一个机构掌握高度话语权的市场,其参与者可以划分为港股通(10.7%),中资中介机构(8.2%),香港本地中介机构(3.2%),国际中介机构(43.3%)。
图:港股市场的各类机构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3.06
上述四类中介机构合计持股市值占比 65.3%,其余34.7%的港股市值由个人投资者、公司法人、政府等主体持有。
图: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3.06
从这一轮的表现看,是以港股通为代表的南向资金率先发力,带动海外机构以及其他投资者共同参与这轮港股盛宴。
伴随着美国经济遇冷和科技股高估值影响,全球资金开始了“大搬家”,从美股流出进入欧洲(欧洲主要股指今年领跑全球)和中国。
2、行业偏好有哪些
从行业层面来看,国际中介机构在非必需性消费业、资讯科技业这两个行业中持股市值占比均超过50%,拥有绝对的影响力;在医疗保健业、金融业、必需性消费业、原材料业、地产建筑业、公用事业、工业这7个行业中持股市值占比均超过30%,且持股占比高于其他中介机构。
图:各类资金对港股市场的行业偏好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3.06
港股通(南向资金)在能源业、电讯业中持股市值占比分别为 23.3%、15.3%高于其他中介机构,即港股通在这两个行业中拥有相对占优的影响力。
中资中介机构在原材料、工业、综合企业、公用事业这4个行业中持股市值占比均高于10%,且仅低于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拥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
香港本地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最高的是原材料业,占比9.9%,在所有行业中持股市值占比均低于其他三类中介机构,影响力相对较小。
不同的配置风格,反映出各类机构对港股资产的不同态度,但可以确定的是,资金对港股市场的看多态度是一致的。
3、港股还有向上空间吗?
虽然这轮港股涨幅巨大,但并未完全结束,甚至还有很大的空间。以恒生科技为例,周线级别已经完全走出过去四年的箱体震荡区间,出现技术性牛市。大趋势的形成,往往会有一段时间的持续,并不会短暂熄火。且技术派有句话“横有多长,竖有多长”,这轮港股的修复可能才刚刚开始。
图:恒生科技走势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3.06
最后,恒生科技的市盈率当下仅有24.20倍,处于十年来27.92%的估值低位。里面的权重诸如阿里、腾讯对标美国的亚马逊和meta,仍有许多想象空间!
#3月A股春季攻势能持续吗?#
#中国资产爆发!摩根资管:重估才刚开始#
#美股止跌反弹,能定投吗?#
#人形机器人万亿赛道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