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顺风车# 看着对面桌的同事盯着港股行情唉声叹气的样子,我就控制不住想笑,之前他担心春节放假期间特朗普会搞一些小动作,就提前清仓了大部分的港股仓位,结果港股却在短短两个月里从19000点冲上24000点,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一路狂飙超过43%?这波行情来得太猛,连我这个老“韭菜”都看得心惊肉跳。仔细琢磨下来,这次港股的强势还真不是靠运气,背后藏着三重明牌逻辑。
第一重推力来自AI技术的破局。春节前DeepSeek突然爆火,直接把市场对中国科技股的认知掀了个底朝天。我原本以为阿里就是个电商平台,结果人家不声不响搞出了对标国际顶尖水平的大模型,还和苹果勾搭上了合作,这波操作让国际资本彻底改观。现在再去看腾讯、美团的估值,市场终于不再用公用事业股的尺子来衡量,而是开始计算它们的“科技期权”价值。实际上,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一些医疗股也在这波行情中受益匪浅。我们国内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科技属性很强的医疗企业,比如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但在过去整体悲观的市场氛围下,这些企业的实力却被大家忽略了,医疗股一直被按在地板上摩擦。然而,随着 DeepSeek 推动市场情绪回暖,资金逐渐从避险资产转向成长板块,医药作为超跌的板块,也在受益于流动性改善以及技术乐观的预期,迎来了估值修复。

第二层动力是资金面的天时地利。南向资金今年前三个月就砸了3800亿港元进场,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全年净流入量的近半。外资更是一改前几年的撤离姿态,阿帕卢萨这类对冲基金不仅喊话做多中国资产,在去年四季度大幅加仓中概股,对阿里巴巴的增持幅度达到 18%,对京东的增持幅度更是超过 43%。这种外资的积极布局,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港股的信心。这背后既有美元走弱的大环境,更关键的还是DeepSeek让全球资本意识到,中国科技企业手里攥着的AI筹码,可能比想象中值钱得多。

第三张底牌是估值修复的势能释放。恒生指数市盈率在低谷时不足10倍,比标普500折价近半。尤其是互联网巨头们,之前市场给的估值里根本没算上云计算和AI业务的潜力。现在随着Qwen2.5-Max这类技术落地,大家突然发现这些公司手里还握着没兑现的“科技彩票”。就像突然发现家里老物件是古董,这种价值重估的爆发力确实惊人。说人话就是,中国科技重新定价或许才刚刚开始,估值修复行情依旧值得期待。

在具体的投资标的选择上,经过一番比较,我发现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指数分布上来看,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相对老牌的恒生科技指数“七巨头”占比更高,科技含量也更为突出,成长性也更高。而且,这个指数目前也有相应的基金跟踪,比如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A:018475,C:018476)。通过投资这样的基金,我既可以享受到科技板块上涨带来的红利,又能分散投资风险,避免过度集中于个别股票。
我相信,在科技的浪潮推动下,港股市场还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而我,也将在这波浪潮中,谨慎前行,努力把握属于自己的那份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