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顺风车# 3月14号,受多地生育补贴和提振消费政策的影响,港股再次迎来爆发,恒生指数强势反攻,盘中曾一度站上24000点。就算市场大涨,但南向资金还是在大额扫货,一直买个不停,近期连续多个交易日都是净流入的状态,腾讯、阿里、快手等互联网个股,是南向资金净买入最多的个股。从趋势来看,港股非常的强,一直在不断的新高中,目前大概率已经进入牛市,恒生指数年初以来的涨幅超过了19%,在全球重要重要指数中高居第一,比涨幅第二的德国DAX指数还要高出不少。
此前,一有港股科技相关的社区互动,我就一直在重点强调大家一定要关注港股,不仅估值低、弹性大,而且还有很大的预期差,能给我们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是今年的“胜负手”。从组合的配置角度来看,在港股众多的板块中,红利、科技、消费是主线,尤其要重视互联网科技行业,是组合不可或缺的,是值得长期配置的资产,这不仅是A股所稀缺的,还有很多潜在利好,未来的上涨空间很大。
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估值并不贵。市盈率和市净率这两个指标,能直观的反映估值是高还是低。从估值角度来看,虽然短期涨幅比较大,但互联网个股的估值并不贵,还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比如,阿里目前的市盈率不到20倍,腾讯的市盈率也才25倍左右,其实还在底部位置,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高估。横向来看,与美股的互联网科技股相比,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港股互联网个股的估值都要低的多,存在明显的估值优势。

其次,业绩不断好转。从影响股价的因素来看,估值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基本面才是核心因素,只有业绩持续不断的增长,才是股价上涨的保证。从业绩表现来看,在经过前两年的降本增效之后,很多互联网公司更加聚焦主业,业绩在不断的好转。比如说,腾讯控股2024年全年总收入达6602.5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与此同时,2024年,腾讯资本开支767.60亿元,同比增长221%,创公司历史新高。其中腾讯在第四季度的AI项目发展所涉及的资本开支付款就达到390亿元,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再次,受益于人工智能浪潮。实际上,Deepseek大模型的发布,是港股互联网个股大涨的重要原因,其以惊艳的效果,以及较低的训练成本,打破了此前的旧识,让市场见识到了中国科创的实力,这直接催生了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个人觉得,像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是国内最纯粹的人工智能个股,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具备众多的优势,它们不仅有海量的用户和资源,运用侧也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最后,正加大股份回购。因为股价比较低,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认为自己被低估了,而且是远远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目前有很多互联网公司正在持续回购,而且数额非常的大。还是拿腾讯来举例,腾讯是出了名的是港股回购王,过去一年回购金额超过了1162亿港币。此外,美团、快手等公司,它们的回购金额也非常的大。股份回购,相当于是“自己买自己”,除了能增强市场信心之外,会大大减少市场流动的股份,还能够推动股价上涨。

所以说,虽然短期涨幅比较大,但港股互联网行业仍值得投资,大概率刚完成估值修复,估值其实并不贵,而且还有很多潜在的利好,比如业绩复苏、股份回购等,未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从投资标的的选择来看,目前有很多港股互联网科技主题基金,比如跟踪恒生科技、中概互联等指数的基金,但除了这些之外,万家基金旗下的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A:018475,C:018476),也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基金跟踪的是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从成分股来看,该指数是全市场少数同时包含阿里、腾讯和美团等公司含量较高的指数之一。这三家公司分别从电商、社交和硬件等不同角度切入人工智能(AI)领域,并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鉴于科技互联网行业通常具有“强者通吃,一家独大”的特点,投资该行业时,选择持股集中度较高的恒生互联网科技业基金,相对来说更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写在最后:市场的变盘往往发生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瞬间。例如,字节跳动宣布将投入百亿资金用于人工智能(AI)的研发,又比如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旗下的模型公司声称其大模型已达到OpenAI级别的能力。起初,这些消息可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到了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其背后的逻辑已经变得非常清晰:当下的中国AI股或许正在沿着过去两年美股AI股的发展路径前行。理解了这一底层逻辑,对于港股科技股,我们就会多一份信心。
要知道,尽管目前已有大量资金净流入港股AI公司,但尚未流入的资金体量依然庞大。一旦这些资金重新流入,将足以推动港股科技股的新一轮上涨。因此,我们不必过于担忧当前港股科技股的股价已经较高。不妨对比一下:美股“七姐妹”(指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奈飞和特斯拉)的股价,相比2021年的高位,已经上涨了多少;再看看港股的大型科技股,如腾讯、阿里,其股价相比2021年的高位,还差多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