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顺风车# 当AI发展的主场逐步向中国转移,国内AI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竞争激烈的态势。国产科技历经长期沉淀,终于迎来爆发式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近期,国产AI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从游戏领域惊艳亮相的《黑神话:悟空》,到Kimi月之暗面,再到具备低成本、高性能优势的DeepSeek开源大模型,以及Manus等AI智能体的相继出现,这标志着国产AI技术实现了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复杂决策能力的跨越。AI大模型领域的激烈竞争与快速发展,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有力推动了AI技术在医疗、金融、制造等诸多领域的加速渗透与应用,为各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机遇。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开拓者,阿里巴巴在迈向AI产业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其旗下的通义千问与Manus达成合作,构建起“底层能力+上层应用”的协同发展模式,有效加速了国产大模型的商业化落地进程。
AI产业链涵盖上游算力芯片、中游大模型以及下游应用等多个关键环节。港股市场恰好汇聚了国产AI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上游有中芯国际,中游包含腾讯、阿里巴巴等,下游则有快手、B站等。A股虽也拥有完整的AI产业链,但港股通机制赋予了港股独特优势。港股通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扩容标的选择,还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加之港股当前处于估值低位,对投资者形成了强大吸引力,这从南向资金净流入情况可见一斑。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已超3900亿港元,逼近4000亿港元,3月10日南向资金净流入达296.26亿港元,创下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众多外资机构也纷纷上调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评级。
在政策层面,最新政策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强调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深度融合,支持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企业自身也在加大投入,阿里巴巴未来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用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积极举措都为国产AI技术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预示着未来巨大的增长潜力。
港股科技作为当下优势行情中的先锋力量,今年以来涨幅一度超过30%。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发起式(QDII)C所跟踪的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成分股紧密聚焦AI产业链。在当前科技板块整体回调阶段,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二次布局的绝佳时机。投资者可把握机会及时低吸,以充分享受AI+科技浪潮带来的后续增长红利。
@万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