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啦,我的投资新启航# 打卡第一天。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将目光精准聚焦于港股市场里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它所紧密追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是由 30 家在港股市场中流动性强劲、市值规模庞大的科技龙头企业构成。这一指数的覆盖领域极为广泛,全面涵盖了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这四大热门且关键的科技领域。
以 2023 年 12 月的数据作为参考,该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星光熠熠,包含了腾讯、美团、中芯国际等知名企业。这些头部企业的权重占比超过了 60%,由此可见,指数在成分股配置上对头部企业给予了高度集中的倾斜,充分彰显了头部企业在指数中的重要地位。
之所以十分看好这一指数,主要是基于港股科技板块所蕴含的巨大估值修复潜力。截止到 2024 年一季度,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大约为 18 倍,在近五年的估值数据中处于 10%分位,这表明当前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与此同时,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成分股在研发投入方面表现突出,其研发投入强度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这些企业所具备的盈利弹性还尚未得到充分释放,未来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横向对比的角度来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相较于恒生科技指数,在行业侧重上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硬件科技与高端制造领域。像中芯国际、舜宇光学等相关企业,在指数中的权重占比达到了 15%,这种差异化的配置方式,巧妙地规避了投资过度集中于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使得投资组合更加多元化、均衡化。
在政策层面,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正不断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呈现出积极流入的态势,净流入金额已经超过 2000 亿港元,其中科技板块在南向资金的流入中占据了近四成的比例,这无疑为港股科技板块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动力。除此之外,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正在经历重构,人工智能(AI)技术商业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并逐渐落地,这些宏观趋势都为港股科技企业创造了全新的增量发展机会。
再看当前的市场数据,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市净率仅为 2.3 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纳斯达克 100 指数的市净率高达 5.1 倍,相比之下,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折价情况十分显著,这无疑凸显了其在当下市场环境中的配置性价比。
工银瑞信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在费用和业绩表现方面同样可圈可点。该基金的管理费率设定为 0.5%,这一费率水平低于同类基金的平均水准,有效降低了投资者的成本支出。在跟踪误差控制方面,近一年来该基金的跟踪误差始终稳定控制在 0.8%以内,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数跟踪能力。通过历史回测数据可知,如果投资者按月定投该指数基金,持续三年的话,年化收益可达 12%,并且投资波动率相较于个股投资降低了 35%,大大减少了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那些着眼于中长期投资的投资者而言,当前港股科技指数正处于相对低位区间,此时选择分批布局,不仅能够有效平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还能够精准捕捉科技产业升级所带来的丰厚红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投资策略。 @工银瑞信基金
![](http://gbres.dfcfw.com/Files/picture/20250208/7CFC2B043A311A1C97CE9D97F5ADABAC_w1365h13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