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工银港股通科技#打卡第22天,
2025年的资本市场,"港股+科技"的组合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随着DeepSeek等国产AI大模型的突破性进展,叠加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持续加码,港股科技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CNI)凭借其覆盖互联网、生物科技、半导体等领域的全面性,成为投资者布局港股科技核心资产的重要工具。我来分享一点对港股科技的投资逻辑的理解,并大家探讨一下如何通过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019934)把握这一机遇。
一、AI浪潮下的港股科技投资前景
1. 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变革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大模型,不仅打破了海外技术垄断,更推动港股科技股估值逻辑重塑。当前AI服务器渗透率仅15%,应用场景从金融、医疗向智能制造、教育等领域快速延伸,这种"硬件先行、应用跟进"的路径,与互联网时代的演进规律高度相似。港股科技龙头如腾讯、阿里等,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场景优势,有望在AI应用商业化落地中占据先机。
2. 估值修复与全球资金再平衡
恒生科技指数当前市盈率约24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30倍的估值水平。随着外资对港股科技股的配置偏好回升(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3000亿港元),叠加国内政策对科技产业的支持,港股科技股正经历"盈利修复+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二、港股科技最新利好与投资机会
1.AI基建加速:阿里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数据中心,字节跳动900亿元用于算力采购,直接拉动半导体、光模块等上游需求。
2. 生物科技突破: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覆盖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等龙头企业,2025年CXO行业海外订单有望恢复性增长。
3. 云计算爆发: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突破2.1万亿元,明源云等港股科技股已实现AI大模型在地产、汽车等垂直领域的落地。
三、2025年港股科技行情演绎路径
1. 上半年:主题驱动与估值修复
预计恒生科技指数有望冲击23000点,重点关注3-4月财报季业绩兑现情况。若AI大模型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出现标杆案例,可能触发第二波上涨。
2. 下半年:盈利驱动与分化加剧
随着AI技术进入产业化深水区,具备数据资产和场景落地能力的企业(如腾讯云、商汤科技)将脱颖而出,而纯概念炒作标的或面临回调压力。
四、选择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的原因
1. 指数优势:覆盖全面性突出
该基金跟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不仅包含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还纳入药明生物、信达生物等生物科技龙头,行业分布涵盖电子、传媒、生物科技等,相较其他港股科技指数更具成长弹性。
2. 产品特性:低成本与高流动性
• 费率优势:C类份额免申购费,持有30天免赎回费,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 跟踪精度:近一年跟踪误差仅8.21%,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20%,基金经理赵栩通过精细化操作实现超额收益。
• 规模适中:当前规模870万元,避免大额申赎对净值的影响,同时保持较高灵活性。
五、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点评
1. 基金经理:经验丰富,风格稳健
赵栩拥有13年证券从业经验,管理规模超365亿元,擅长通过指数增强策略捕捉行业Beta。在工银瑞信投研体系支持下,其管理的ETF产品近一年年化收益率达77.36%,显著跑赢同类。
2. 持仓与风险控制
• 行业配置:前十大重仓股集中于腾讯(12.3%)、美团(10.5%)、药明生物(8.7%),兼顾龙头防御性与细分赛道成长性。
• 风险提示:港股波动率较高,需警惕外资短期获利了结风险。建议投资者通过定投平滑波动,持有周期建议6个月以上。
如今正面临"港股+科技"的投资组合兼具估值修复与产业变革的双重机遇。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凭借其指数优势、低费率及专业管理团队,是高效参与港股科技浪潮的便捷工具。面对AI驱动的科技革命,我们既要保持对技术迭代的敬畏,也要珍惜当前港股科技股"高性价比+政策红利"的黄金窗口期。
@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