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迎机遇#打卡第4天,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创新药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2024年以来,国务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落地,叠加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密集出台,形成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流程支持体系。$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 基金凭借其独特的A+H布局策略,正在成为投资者捕捉这一高景气赛道的重要工具。
政策驱动下的创新药产业升级
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创新药行业注入了强劲动能。国家药监局通过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将创新药上市申请平均审评时长缩短57天,优先审评品种更是压缩189天,显著加速了新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周期。地方政府则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打造产业集群等方式,构建起“研发—临床—生产—应用”的完整生态链。北京、上海等地的创新药扶持政策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更通过优化定价与支付模式,为创新药的商业化打开了市场空间。
这种政策环境的优化直接体现在行业数据上。2024年,中国原研创新药IND申请数量同比增长26%,国产创新药占比达87%,首次超过进口产品。在海外市场,中国创新药的授权许可交易金额突破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其中首付款达41亿美元,显示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可。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正是在这样的政策红利期发行,其股票资产中不低于80%的比例将聚焦于健康产业,其中港股通标的占比上限达50%,为投资者提供了跨市场布局的优势。
A+H双市场的协同效应
A股与港股市场的差异化特征,为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标的。A股市场中的创新药企经过多年积累,已在肿瘤、心血管等领域形成技术壁垒,部分企业的研发管线已进入临床后期阶段,具备较高的商业化确定性。而港股市场作为国际资本的聚集地,吸引了众多拥有前沿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尤其是在基因编辑、ADC药物等领域的布局领先全球。基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可以挖掘这些处于技术前沿的标的,分享全球创新药市场的增长红利。
基金经理团队的复合背景进一步增强了跨市场选股能力。谭冬寒博士拥有临床医学背景和12年投研经验,对国内医疗体系和药品研发流程有深刻理解;丁洋博士则专注于全球创新药动态,熟悉海外研发趋势与资本运作。这种“本土+国际”的视角,使得基金能够在A+H市场中精准识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既关注A股企业的本土化优势,又把握港股标的的国际化潜力。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投资策略
尽管创新药行业前景广阔,但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也带来了风险。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通过分散投资与阶段配置策略,有效平衡了风险与收益。在分散投资方面,基金将资金分布于不同细分领域和研发阶段,避免单一靶点或企业的风险集中。在阶段配置上,既参与早期研发项目的高成长潜力,又重仓临近商业化的品种以获取稳定收益。这种策略既符合创新药行业的发展规律,也体现了基金经理团队对行业周期的深刻把握。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叠加国内医保支付体系的逐步完善,行业有望迎来盈利拐点。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凭借其政策敏感度、跨市场布局能力和专业投研团队,正在成为投资者分享这一历史机遇的理想选择。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该基金不仅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创新药赛道的便捷渠道,也为机构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提供了重要工具。@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