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迎机遇#打卡第4天,中国创新药行业在经历十年高速发展后,正面临着从“量”到“质”的关键转型期。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行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 基金凭借其独特的投资视角,在同质化竞争与国际化挑战中寻找结构性机遇,为投资者构建起差异化的创新药投资组合。
行业内卷的深层挑战与破局路径
尽管中国创新药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但同质化竞争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TOP20靶点中19个靶点的管线数量在全球占比超50%,部分热门靶点如CLDN18.2的中国管线占比高达80%。这种无序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据测算,TOP20靶点的研发投入已超1300亿元,但多数项目集中在Me-too层面,真正具有突破性的创新不足。
面对这一困境,政策层面正在引导行业转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研发模式。2021年《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出台,推动企业从Fast-follow转向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药物的开发。2024年,中国原研FIC药物数量占全球24%,仅次于美国,显示出行业创新质量的提升。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在选股时,重点关注企业的研发管线差异化程度、技术壁垒以及国际化潜力,优先选择具有头对头临床试验能力的标的,以规避同质化竞争风险。
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创新药的国际化已进入新阶段。2024年,14款国产新药在海外获批,覆盖欧洲、东南亚等市场,license-out交易金额同比增长26%。然而,在光鲜的数据背后,中国企业仍面临着议价能力不足、海外市场准入壁垒等挑战。跨国药企在BD交易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首付款金额与全球TOP10交易存在5倍差距,反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仍有提升空间。
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通过两条路径把握国际化机遇:一是关注已在海外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管线更具全球竞争力;二是布局具备技术平台优势的公司,如基因编辑、双抗等领域,这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蓝海阶段。基金经理团队凭借对全球研发动态的持续跟踪,能够提前识别具有出海潜力的标的,分享中国创新药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红利。
投资策略的动态调整与风险控制
针对行业转型期的特点,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采取了灵活的投资策略。在研发阶段,基金重点关注处于临床后期的品种,这类项目的商业化确定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研发失败风险。在市场层面,基金密切跟踪医保谈判与支付政策的变化,优先选择具有定价权或纳入医保后仍能保持高增长的品种。此外,基金通过港股通渠道布局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这些企业往往拥有前沿技术但尚未实现盈利,通过早期介入可以分享其成长空间。
在风险控制方面,基金通过严格的尽职调查与持续的投后跟踪,确保投资标的的技术真实性与商业可行性。同时,基金保持适度的仓位分散,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赛道或企业。这种策略既抓住了行业转型期的结构性机会,又有效规避了潜在风险。
展望未来,中国创新药行业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加速分化。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凭借其专业的投研能力与灵活的投资策略,有望在行业变革中持续挖掘优质标的,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健的回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该基金不仅是创新药赛道的优质配置工具,更是投资者应对行业转型的重要策略选择。@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