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创新药机遇# 第21天
政策层面,政府延续政策导向,利好创新药发展;同时近期市场流传《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市场预期集采政策趋于合理缓和,催化医药板块底部向好。资金层面,随着AI整体有所回调,市场风格出现松动,创新药板块的科技成长属性以及医药整体底部位置吸引了前期具有赚钱效应的高风险偏好资金,叠加港股的催化,A股创新药在3月底迎来进一步上涨。
除此创新药之外,口含烟等主题,以及业绩导向的,如CXO行业的订单改善、药店行业的底部修复、GLP-1产业链的Q1业绩等同样实现不错行情。今年以来医药板块的结构性行情较为突出,从AI+到创新药,同时伴随业绩改善、困境反转的机会,该行延续此前的投资策略,看好创新药成长主线,关注Q1业绩改善,积极把握AI+轮动机会。
4月布局思路:积极把握创新成长及一季报业绩催化。4月医药板块预计延续结构性行情,以创新药为主线,主题性机会轮动;同时市场逐步开始关注Q1业绩,基本面与估值的投资权重上升,医药多数公司处于估值底部,且具备基本面改善预期,有望吸引资金。
1、创新成长:创新药具备强科技属性,且政策端持续支持,年内商保、丙类医保等继续带来催化。
2、结合Q1业绩催化、困境反转、低估值红利:伴随行业政策改善、全球订单回暖以及产能库存出清,CRO&CDMO、科研上游、特色原料药等细分行业有望逐渐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且预计Q1业绩有望呈现改善向好趋势;同时关注药店、消费医疗的经营改善。低估值红利、Q1业绩稳健的中药个股。具备的高成长个股。
3、AI医药/医疗,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产业浪潮才刚启动,该行认为行情有望反复演绎,药物研发、辅助诊断、慢病护理等细分板块有望涌现出更多投资机会。
行业热点聚焦:关注优化集采政策及健全药品定价机制,关注后续相关政策催化;2024药审报告出炉,国产特色创新药加速收获;脑机接口明确收费条目,商业化应用有望加速开启;超前力度育儿补贴政策出台,关注生殖母婴主题机会。
----------------------------------------
通过ETF布局是很好的
工银健康产业混合 C(020559)具有以下优势:
精准的赛道布局:该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 60%–95%,其中投资于健康产业主题范围内的证券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 80%。投资于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的比例占基金股票资产的比例不高于 50%,通过 A+H 两地布局,可充分挖掘两地市场的优质资产,多维度捕捉投资机会。
政策利好支持:大健康产业政策利好频出,如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中央高度对创新药发展予以多维度支持,有利于促进创新药整个生态的建立,这为基金所投资的相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企业发展,进而为基金带来投资回报。
专业的管理团队:由谭冬寒和丁洋两位具有专业背景的基金经理管理。谭冬寒是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丁洋是博士研究生,两人在医药健康领域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能够更精准地洞察行业趋势、把握前沿机会、挖掘优质个股。
投研实力强劲:工银瑞信基金在权益投研领域表现出色,凭借一体化投研体系脱颖而出。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末,工银瑞信基金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近五年排名在权益类大型公司中居首(1/13),近七年排名高居第三(3/13);从权益类基金超额收益角度观察,工银瑞信基金近五年、近七年排名在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排首位(1/13),强大的投研团队为基金的运作提供了坚实后盾。
业绩表现良好:截至 2025 年 3 月 14 日,基金净值为 1.0195,近 1 个月涨幅为 10.26%,显著跑赢同类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水平(3.89%),显示出较强的增长势头。
投资标的优质:其核心持仓包含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凭借创新药管线加速商业化和政策支持,持续受益于行业估值修复,为基金的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费率较低:C 类份额通常具有较低的费率结构,没有申购费,持有一定期限后赎回费也较低,交易成本相对较低,适合短期投资者或对费率较为敏感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