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迎机遇#第六天,今年以来,创新药估值重构持续受到热议,3月底,受年报季等因素影响之下,市场近期持续调整,区间震荡磨底让高位板块有所回落,但创新药投资依然在“小阳春”中稳步向上。
政策红利+技术突破+出海逻辑支撑起这一波强势反弹,创新药大涨的逻辑已有共识,一季度末的强势还体现在药企财报的盈利拐点。
医药行业的走势与政策周期和产品周期高度相关。当前,国内创新药行业已迎来双重共振,一方面是当前政策周期显著向上,2021年以来,医保谈判规则优化、创新药审批提速、DRG/DIP支付改革等政策逐步落地,行业环境显著改善。2023年医保谈判平均降幅为53.8%,较2021年的60.1%有所收窄,企业盈利确定性增强。
另一方面产品周期的改善,2021年是中国创新药“质变”的起点,第二代国产创新药纳入医保,改良型新药出海成功,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等新技术突破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尽管中国创新药销售额仅占全球市场的3%,但凭借工程师红利、患者基数大等优势,未来有望复刻日本药企的成长路径。” 周思聪认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已从“跟随”迈向“领跑”,ADC、双抗等部分领域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再看国内市场方面,同样有三重改变驱动着药企的增长:
首先是审批提速。2021年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后,创新药审批时间从31个月缩短至24个月,中药创新药获批数量显著增加。
其次是竞争格局改善,国家药审中心提高创新药临床标准,减少同质化竞争,行业集中度提升。
第三是医保支付优化。创新药纳入医保速度加快,2023年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出达900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1200亿元。
走过了高投入的亏损期,创新药正迎来业绩的正向反馈,周思聪预测,2025年创新药行业将迎来业绩释放大年,三分之一的创新药企业有望实现盈利,边际增量资金入场将推动板块估值修复。她认为,创新药投资已从左侧布局步入右侧机会,持股体验将显著改善。
落地在看好创新的投资方向上,周思聪建议,接下来可以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已经实现产品放量的商业化主线;二是尤其要注重出海主线。2023年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达526亿美元,同比增长30%,这些具备国际化潜力的创新药企值得关注。
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聚焦于健康产业,特别是创新药领域。该基金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精选具有成长潜力的创新药企业进行投资,旨在捕捉创新药行业的投资机会。该基金采用A+H两地布局的策略,不仅投资于A股市场的优质创新药企业,还积极参与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这种布局方式有助于基金拓宽投资视野,捕捉更多优质标的,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从历史业绩来看,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也堪称优秀。截至2025年4月3日,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成立以来收益达11.88%,稳居同类产品前列,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随着创新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创新药板块的确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板块。而工银健康产业混合C基金凭借其独特的投资策略和优异的业绩表现,成为我们投资者布局创新药板块的理想工具。@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