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AI带我飞#近日,全球AI领域一则突破性进展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中国团队研发的通用型AI智能体Manus在Gaia基准测试中超越OpenAI,其自主任务执行能力覆盖金融分析、教育 课件生成、工业设计等场景,单任务平均调用5.3个专业工具,复杂项目首次完成率突破78%。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AI技术正式迈入“自主生产力工具”新纪元。
Manus的爆火,成为AI智能体概念在资本市场爆发的导火索。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28日,科创AI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6.78%,驱动行情的核心逻辑已从单纯算力扩张转向“ 技术落地+场景渗透”:
1、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2025年1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5-2030)》,明确要求AI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5万亿元;
央行设立2000亿元AI专项再贷款,重点支持智能终端、工业软件等10大领域;
北京、上海等地试点AI Agent市场准入白名单,推动智能体在金融、医疗等场景商用。
2、技术突破引爆刚需
多模态大模型迭代加速:头部企业推理成本降至2024年同期的23%;
AI Agent渗透率飙升:IDC报告显示,2025年Q1企业级AI智能体部署量同比增长317%;
工具调用能力质变:Manus等平台实现跨200+专业软件的无缝衔接。
3、产业链协同共振
上游算力基建:2025年前两月AI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58%,液冷技术渗透率突破40%;
中游模型开发:大模型备案数达287个,垂直领域专用模型占比超65%;
下游场景爆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AI投资强度同比提升82%。
借道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一键布局智能时代核心资产
作为聚焦科创板AI全产业链的ETF产品,科创AIETF具备独特优势:
指数纯度更高:科创AI指数严选30只标的,剔除传统硬件厂商,专注算法、应用、平台层龙头;
场景覆盖更广:前十大成分股涵盖AI芯片(寒武纪14.2%)、智能驾驶(中科创达9.8%)、工业软件(宝信软件8.5%)等黄金赛道;
研发强度大:2025年Q1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营收23.6%,金山办公等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60%。
当前科创AI指数动态PEG仅为0.63,处于近三年12%分位点。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通过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布局,既能规避个股波动风险,又可共享AI技术革命的时代红利 。@博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