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AI带我飞#
从智能家居的语音助手到医院的AI诊断系统,从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算法到工厂的智能制造系统,人工智能(AI)已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2025年,随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实现性能成本比10倍突破,AI技术正从“概念炒作”迈向“产业质变”。在此背景下,博时基金推出的“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023521)引发广泛关注。
一、当前科技板块上证人工智能指数的投资价值
1. 高成长性赛道
上证人工智能指数(科创AI)覆盖科创板30家AI龙头企业,聚焦算力芯片、大模型云计算及机器人等核心领域,前五大成分股权重达47%,集中度高且弹性大。指数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普遍超10%,如寒武纪、金山办公等企业,技术壁垒显著。
2. 政策与产业共振
两会明确“人工智能+”行动,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倾斜,叠加国产大模型开源生态的全球吸引力,AI技术迭代加速。微软预测,2025年AI代理将处理70%日常工作,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
3. 历史表现优于市场
科创AI指数近一年涨幅达42.03%,远超上证指数(-0.63%)和沪深300(-1.2%)。跟踪该指数的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246.22%,展现强劲动能。
二、如何把握AI赋能下的投资机遇?
1. 关注技术突破方向
• 算力基础设施:国产芯片(如昇腾910C)和云计算平台是AI发展的基石,相关企业如澜起科技、恒玄科技值得关注。
• 垂直场景应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已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如石头科技的智能家电、金山办公的AI办公工具。
2. 分散风险与长期持有
AI行业波动较大,建议通过指数基金(如023521)分散个股风险,同时避免追涨杀跌,持有周期建议3年以上。
三、2025年人工智能行情如何演绎?
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新质生产力”,AI作为核心引擎,或迎来更多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
2. 技术迭代与商业化加速
国产大模型性能提升叠加开源生态成熟,AI应用成本将大幅下降,预计2025年更多中小企业将采用AI技术,推动行业渗透率突破30%。
3. 估值与盈利的再平衡
当前科创AI指数市盈率68.21倍,处于历史高位,短期需警惕回调压力,但长期看盈利增长有望消化估值。
四、当前值得关注的细分方向与利好
1. 细分方向
• 边缘计算:低功耗AI芯片在物联网场景需求爆发,如乐鑫科技的Wi-Fi MCU芯片。
• AI+金融:智能投顾、风险控制系统渗透率提升,恒生电子等企业受益。
• 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供应商或迎爆发。
2. 最新利好
• 民企座谈会强调科技自主创新,AI企业融资环境改善。
• 算力租赁、AI数据标注等新业态兴起,产业链上下游机会增多。
五、选择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布局的原因
1. 精准跟踪高成长指数
该基金紧密跟踪科创AI指数,覆盖AI全产业链,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9.89%)、金山办公(9.36%)等龙头,行业集中度高。
2. 低费率与高流动性
管理费仅0.5%/年,托管费0.1%/年,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通过ETF联接形式投资,场外申赎灵活,门槛低至千元。
3. 基金经理经验丰富
拟任基金经理李庆阳深耕科技赛道15年,管理的博时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任期回报73.03%,科技股选股能力突出。
六、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联接基金的特质
1. 投研背景与风格
李庆阳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兼具技术背景与投资经验,擅长通过产业链调研捕捉科技股拐点,风格偏向成长股左侧布局。
2. 业绩与风险控制
• 优势:跟踪误差仅0.17%,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246.22%(目标ETF),显著跑赢同类。
• 风险:科创AI指数最大回撤12.92%,需警惕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地缘政治等风险。
3. 持仓与机构认可
前十大持仓集中于半导体(50.1%)和软件开发(16.9%),机构持仓占比28.5%,显示专业投资者信心。
当前AI板块估值处于高位,短期波动或加剧,但技术革命与政策支持赋予行业长期成长空间。对于个人投资者,通过指数基金(如$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23520)$和$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521)$)布局,既能分享行业红利,又能规避个股风险。科技投资本质是“与时间赛跑”,唯有耐心与洞察力并存,方能在浪潮中捕获超额收益。
@博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