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AI风口已至# 投教答案:A,可以。该联接基金主要追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这使得其投资组合聚焦于科创板上市的优质人工智能企业。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吸引了众多具有高成长潜力、创新能力强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之处,有望受益于AI行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引领未来!最近打开手机,算法推送的新闻里满是OpenAI发布新一代生成式模型、某科技巨头推出AI医疗诊断平台的消息,朋友圈里投资群讨论的K线图总与算力芯片概念股紧密相连。这种既兴奋又焦虑的心情,或许每个见证过移动互联网浪潮的人都感同身受——我们既不愿错过时代红利,又担心在专业门槛极高的领域沦为盲目跟风的韭菜。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银华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基金(A类:023550,C类:023551)进入了我的视野。记得去年初市场还在为AI是概念炒作还是真实价值争论不休时,科创AI指数成分股中某家半导体企业已将其神经网络加速芯片批量供货给头部云服务商,这种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商业订单的能力,恰恰解释了为何该指数自2022年底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高达21.67%。更让我心动的是,这个指数不是简单堆砌概念股,而是将45%的权重精准投向半导体行业,其中既有突破7纳米制程的国产GPU厂商,也有为智能汽车提供视觉解决方案的传感器龙头。
最近参加蚂蚁黑卡的线下活动时,有位基金经理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当下布局AI不能只看短期题材,而要把握“硬科技含量”和“商业化落地”的双重逻辑。翻看科创AI指数成分股清单,发现其筛选标准确实严苛——不仅要满足科创板上市条件,还需在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或应用层具备核心技术,这意味着入选企业每年研发投入普遍超过营收的15%。这种技术壁垒形成的护城河,或许正是该指数在2024年四季度AI应用爆发期单季上涨37%的底层支撑。
作为上班族,我特别关注投资工具的便利性。此前场内ETF需要证券账户才能交易,而这次银华推出的联接基金打通了场外申购渠道,10元起投的门槛对散户非常友好。更难得的是,在近期市场震荡中,该指数成分股展现出抗跌特性,某家专注AI服务器的企业在季报中披露,其订单可见度已排到2026年。
当然,任何投资都要衡量风险。查阅基金公告时注意到,该产品风险等级为中高,这提醒我要用闲钱配置并做好长期持有准备。不过看到国家将人工智能纳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纲要,以及2024年国内AI原生应用用户暴增2.5倍的数据,我更加确信这个赛道不是昙花一现的风口。或许就像二十年前错过互联网ETF的那代人,现在的我们正站在AI重塑世界的起点,而这只聚焦科创板硬核科技的基金,或许就是我们普通人与时代共振的船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