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科创综指增强火爆新发#
虽深知科技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但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概念,如何找到一条稳健的投资路径,始终是困扰我的难题。最近,天弘基金推出的$天弘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A(OTCFUND|023895)$和$天弘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C(OTCFUND|023896)$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两只基金以科创板综指为锚,结合AI赋能的量化增强策略,似乎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参与科技浪潮的“捷径”。今天结合我的研究,分享一下对科创综指、AI科技投资机遇的思考。
一、科创综指:硬科技的“集大成者”,长期价值凸显
科创板自诞生以来,便承载着服务“硬科技”企业的使命。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科创综指,代码000680)覆盖了科创板除ST/*ST外的全部上市公司,样本数量超过565只,市值覆盖率高达97%。这意味着,科创综指几乎囊括了科创板所有优质企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领域,是观察中国科技创新的“晴雨表”。
从投资价值看,科创板企业具有两大核心优势:
1. 政策红利:注册制试点、上市门槛灵活等政策,持续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2. 成长潜力:2023年科创板营收增速达15%,远超主板,研发投入占比超10%,创新动能强劲。
尽管短期市场波动难免,但长期来看,科创综指代表的是中国经济的“新质生产力”,是布局科技长牛的重要工具。
二、AI赋能下的科技投资:从“人脑决策”到“算法迭代”
AI技术正深刻改变投资逻辑。以天弘科创综指增强基金为例,其策略融合了传统多因子模型与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跨时域集成模型捕捉不同周期的超额收益。这种“AI+量化”的模式,解决了传统投资中人力覆盖有限、情绪干扰等问题。
AI赋能的三大优势:
1. 高效选股:通过分析估值、盈利、流动性等数百个因子,快速筛选出潜力标的;
2. 动态风控:实时监控组合风险敞口,避免单一行业或风格过度暴露;
3. 收益增强:历史数据显示,天弘旗下采用类似策略的芯片产业ETF联接A近一年收益达44.27%,远超被动指数。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借道此类基金,相当于用“智能武器”参与科技博弈,既降低了研究门槛,又提升了胜率。
三、2025年科技行情展望:分化与机遇并存
2025年科技板块可能呈现三大特征:
1. 结构性分化:AI、半导体、高端制造等细分领域或持续领跑,而部分估值过高的概念股可能回调;
2. 政策催化:国产替代、数据要素等政策落地,将直接利好芯片、云计算等产业;
3. 全球化竞争: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自主可控产业链(如半导体设备)的投资机会凸显。
以天弘科创综指增强基金为例,其持仓行业集中在制造业(73.6%)和信息技术(16.7%),精准覆盖上述高景气赛道。这种配置既顺应趋势,又通过量化模型动态优化,避免“押注式”风险。
四、为什么选择天弘科创综指增强基金?
(1)基金经理:科技赛道“老将”林心龙的硬实力
拟任基金经理林心龙是科技领域资深专家,管理过24只基金,涵盖电子、芯片、新能源等多个科技主题。其管理的天弘中证芯片产业ETF联接A近一年收益达44.27%,年化超额收益显著。他擅长通过“基本面+量化”双轮驱动,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同时追求超额收益,这种稳健增强策略尤其适合震荡市。
(2)投资策略:AI加持的“聪明贝塔”
该基金以科创综指为基准,股票仓位不低于90%,其中80%投向指数成分股,确保beta收益;剩余部分通过量化模型优选个股,叠加alpha收益。这种“守正出奇”的策略,既能分享板块整体红利,又能通过AI算法捕捉结构性机会。
(3)费率与流动性:低门槛+灵活运作
基金认购门槛仅1元,适合小额分散投资。此外,天弘基金在指数增强领域经验丰富,旗下多只增强型基金长期跑赢基准(如中证1000增强ETF近一年收益28.87%),机构持仓占比稳步提升,反映出专业投资者的认可。
科技投资如同一场马拉松,既要选对方向,也要借助“装备”提升效率。$天弘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A(OTCFUND|023895)$和$天弘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C(OTCFUND|023896)$,通过硬核的科技底色、AI赋能的量化策略,以及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键布局”科创板的工具。在2025年科技分化加剧的预期下,这类基金或许能成为我们穿越波动、拥抱时代红利的“最佳拍档”。 @天弘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