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聊市场#
清明假期前整理投资账户时,手边的茉莉花茶腾起袅袅热气。看着屏幕上恒生科技指数年初至今21.35%的涨幅,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焦虑的夜晚。如今站在2025年的春光里,科技投资于我,已从忐忑的试水变成了从容的播种。
一、硬科技投资的"不可能三角"破解术
十年前买科技股像拆盲盒,如今却有了清晰的导航仪。政策端的"新质生产力"战略、需求端全球AI算力军备竞赛、供给端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突破15%——这个铁三角撑起了科技投资的确定性。
上周参观某科创企业时,工程师展示了指甲盖大小的6G通信模组,这让我想起天弘科创板指数成份股中,67%的企业正在参与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投资这样的资产,本质上是在押注中国产业升级的"国家意志"。
二、清明假期后的"科技踏青"路线图
节后我计划用"三三制"优化持仓:
1. 30%卫星仓位给天弘恒生科技ETF联接(012349),捕捉港股科技估值洼地
2. 30%核心仓位锁定天弘上证科创板综指增强A(019685),其成份股涵盖237家"硬核科技"企业
3. 40%机动资金等待4月25日华为P70发布带动的消费电子链机会
特别关注科创板综指当前18.7倍的动态PE,这个估值放在全球创新指数中,就像清明时节的青团——带着新鲜出炉的温度。
三、2025科技行情推演:春山可望
通过与基金经理的交流,我梳理出三条演绎路径:
- 春季躁动(当下):年报季报催化下的估值修复
- 夏季沉淀(Q2-Q3):美联储降息窗口期的全球科技共振
- 秋季收获(Q4):AI应用场景落地带来的业绩兑现
就像去年此时谁也没想到Sora会引爆视频生成赛道,2025年的最大变量可能在量子计算商用化。但确定的是,科创板50成分股高达22%的营收复合增速,已为行情埋下伏笔。
四、四月科技"及时雨"捕捉指南
近期三大催化剂值得关注:
1. 政策甘霖:4月10日《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落地,利好数据要素板块
2. 产业春风:清明后多款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减速器企业订单排至Q3
3. 财报春雨:159家科创板公司预告Q1净利润增幅超50%
这让我想起天弘科创板增强基金的持仓特点——前十大重仓股平均研发强度达28%,恰似清明时节的竹笋,在地下积蓄三年能量,终将破土成林。
五、选择天弘科创板增强的十二时辰
决定加仓前,我做了这些功课:
- 晨间尽调:林心龙有12年量化投资经验,坚持“数据驱动+人工复核”策略
- 午间观测:基金采用"五因子增强模型",过去三年超额收益达8.2%
- 深夜复盘:机构持仓占比38%+基金经理自购百万,真金白银的表态
最打动我的是其"守正出奇"的配置:70%仓位复制指数,30%主动出击。就像老茶客的紫砂壶,既有传统器型的稳重,又带手工刻绘的灵气。
清明归来的清晨,阳台的绿萝抽出新芽。投资与节气竟有相通之处——既要懂得在惊蛰时播种,也要学会在谷雨后等待。当我把天弘科创板增强加入定投计划时,窗外的梧桐树上正有筑巢的喜鹊。或许这就是科技投资的真谛:在时代的土壤里埋下希望的种子,然后,静待创新的花开。 @天弘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