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国泰估值优势混合(LOF)A$$国泰估值优势混合(LOF)C$
高端制造作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正以数字化与绿色化双翼破局。从深海科技的万米探索到环保装备的全球输出,从AI赋能的智能制造到半导体国产替代的突围,2025年的产业图景已清晰勾勒出三大主线:技术自主化、场景智能化、布局全球化。我们来探讨一下2025年借助国泰估值优势混合(LOF)A布局高端制造的投资逻辑与机遇。
一、深海科技:万亿蓝海市场的“中国机遇”
1.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研发”纳入国家战略,配套资金与税收优惠密集落地。我国已实现全海深载人潜水器、4500米动态海缆等核心技术突破,国产化率超95%,成本较进口下降60%。例如,中国中车研制的深海悬浮作业机器人已应用于油气开发,时代电气的模块化电力分配系统支持3000米水深稳定供电。
2. 三大核心赛道爆发在即
• 资源开发:可燃冰、深海矿产勘探技术突破,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3.25万亿元
• 智能装备:AUV水下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年均增速超20%
• 海底基建:海底数据中心(IDC)节能替代需求激增,亨通光电等企业已布局
3. 风险与机遇并存
需警惕深海极端环境的技术可靠性风险,但政策支持(如“溟渊计划”)与商业化进程加速将成主要驱动力。
二、环保装备:绿色制造的核心引擎
1. 政策加码下的产业升级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到2027年环保装备制造业规模突破万亿,重点攻关高盐废水处理、低温脱硝等关键技术。例如,5G+AI技术应用于智慧水务系统,监测精度提升40%。
2.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污染物协同治理:开发多污染物治理装备,助力“双碳”目标,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增长15%
• 环保机器人:管道清污、环境监测机器人需求激增,杰瑞股份等企业已推出商业化产品
• 国际竞争力提升:龙头企业加速出海,环保技术装备出口占比从2024年的12%提升至2027年的25%
3. 产业链投资逻辑
上游聚焦高性能水处理膜、传感器等“卡脖子”环节;中游关注具备“产品+服务”能力的综合服务商;下游布局海外工程承包与数据运营。
三、AI赋能:智能制造的“场景革命”
1. 六大核心应用场景
• 智能驾驶:国产替代加速,智能汽车渗透率2025年或突破30%
• 工业流程:无灯化工厂普及,人形机器人替代30%生产线岗位
• 通信互联:AIoT终端整合家庭/工业场景,数据交互效率提升50%
2. 技术突破与投资策略
• 算力基建:国产AI芯片替代率2025年或达25%,关注华为昇腾产业链
• 工业软件:MES系统渗透率提升至45%,能科科技等企业受益
四、2025年高端制造行情展望
1. 整体趋势:结构性分化加剧
• 政策红利:设备更新补贴、绿色制造税收优惠等政策密集落地
• 技术迭代:AI大模型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预计带动投资增长20%
• 出口韧性:电力设备、船舶等高端制造出口占比持续提升
2. 细分方向优先级
1. 深海科技: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年均增速25%+)
2. 环保装备:污染物治理与绿色转型(政策+需求双驱动)
3.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速,2025年国产化率或突破20%
六、选择国泰估值优势混合(LOF)A的三大理由
1. 基金经理王兆祥的“硬科技”投资哲学
• 10年深耕高端制造领域,2024年管理产品收益超50%
• 投资框架:聚焦“高质量+低估值”,5年年化15%增长筛选标准严苛
2. 行业配置:精准卡位三大主线
• 深海科技:布局振华重工、中国中车等设备制造商(占比18.7%)
• 环保装备:配置杰瑞股份、宝色股份等细分龙头(占比12.3%)
• AI+制造:投资工业机器人、AI芯片(如聚和材料)
3. 风险控制:回撤优于同类
• 近1年最大回撤-18.77%,优于41%同类产品
• 通过动态调整股债比例(60%-95%)平衡收益与风险
面对技术迭代与市场波动的双重挑战,我还是坚信“长期主义”穿越周期。正如高端制造企业需在极端环境中验证技术可靠性,资产配置亦需在政策红利与风险控制间寻找平衡点。国泰估值优势混合(LOF)A通过聚焦硬科技赛道、严守估值安全边际,为我们提供了参与产业变革的稳健窗口——这不仅是财富管理的选择,更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
@国泰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