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元宵灯谜,赢新春好彩头# 谜面1答案:指数基金,谜面2答案:基金,谜面3答案:股市。全面注册制实施后,A股年退市公司从2020年的16家激增至2023年的46家,个股踩雷风险骤增。与此同时,指数基金规模逆势增长,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9%,2023年突破2.3万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从18%升至25%,被动投资已成主流;指数波动率比个股低40%,更适合普通人持有;主题ETF层出不穷,从碳中和到人工智能,投资者能一键布局产业浪潮。
我将60%资金投入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30%配置消费、医药等长青行业,10%留作机动资金。这种组合在2022年熊市最大回撤仅14%,2023年反弹中收益达19%,真正实现“下跌扛得住,上涨跟得上”。历史回测显示,坚持定投指数基金5年以上的投资者,盈利概率超过82%。当GDP增速从高速转向高质量,个股分化加剧,2018-2023年间涨幅前10%的个股贡献了市场80%的收益。普通投资者通过指数基金,相当于用一张门票覆盖所有潜力股。以科创50为例,2020年上市至今虽经历大幅波动,但通过定投仍能实现年化11%收益,而同期有47%的科创板个股跌破发行价。站在当下时点,指数投资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当货币基金收益率跌破2%,银行理财打破刚兑,权益资产配置成为必然。而指数基金以透明、低成本、低门槛的特性,正在重塑整个投资生态。未来十年,被动投资将接管世界。作为涵盖300家龙头企业的宽基指数,沪深300成分股营收占A股总量62%,净利润占比81%,具备极强的盈利代表性。美联储降息背景下,2024年四季度外资增持A股规模达1200亿元,其中沪深300相关ETF净申购占比68%,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核心资产的再定价。
相较于其他宽基,该指数展现三大独特价值:其一,成分股调整机制优胜劣汰,2024年调出23家低效企业,纳入宁德时代等新经济龙头;其二,衍生品工具完备,期货、期权日均成交额超300亿元,提供多层次风险管理手段;其三,跨境配置价值突出,MSCI中国A股指数中沪深300权重占比达85%。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央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重点支持指数内硬科技企业;国资委要求央企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40家成分股承诺2025年分红率超40%。
嘉实沪深300指数,作为首批跨市场ETF,管理费率仅0.15%,凭借日均折溢价率<0.2%的高效机制,成为机构配置首选工具。估值修复动能正在积聚:当前指数股权风险溢价达6.8%,处于历史均值上方1.5倍标准差,配置性价比凸显。在注册制深化背景下,头部企业集聚效应将强化指数长期优势。
$嘉实沪深300ETF联接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