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元宵灯谜,赢新春好彩头# 谜面1答案:指数基金;谜面2答案:基金;谜面3答案:股票。之前的我是一名低风险投资者,只喜欢买一些货币基金、银行大额存单,每日的利息钱买上一杯9.9元的生椰拿铁也是绰绰有余,享受着稳稳的幸福!直到某天在单位摸鱼时借阅了同事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看到螺丝钉老师写的那句“指数基金定投稳赢的基本逻辑在于不死基因”,瞬间就像被闪电噼开了一道口子,混沌的认知里透进了一丝光。
我第一次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时,手心全是汗,紧张得不行,感觉自己像是捧着易碎的琉璃。那时候,我连市盈率和市净率都分不清,只是觉得《指数基金投资指南》里画的微笑曲线格外迷人。螺丝钉老师在书里说,熊市攒筹码就像在菜市场捡便宜货,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跟着买了。
没想到,头三个月净值还算温顺,我甚至开始幻想自己掌握了财富密码。直到那个黑色星期五,大盘单日暴跌5.2%,我的账户瞬间蒸发了两个月工资。那晚,我蜷在沙发上,又把《指数基金投资指南》拿出来重读。书中提醒说:“在股市过度亢奋时买入激进指数基金,可能要在煎熬中坐数年过山车。”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新手通病,把定投当成了无脑操作。
第二天早上,我在地铁上啃着煎饼果子,开始研究申万行业指数,才发现中证500的波动率比创业板还疯狂。原来,不同指数的脾性天差地别,我之前真是太天真了。
真正开窍是在去年寒冬,沪深300跌破十年估值中枢。我按照《指数基金投资指南》里教的网格交易法,把备用金分成12份,每下跌3%就加仓宽基,行业指数则卡住5%的间距。有次白酒指数单周暴跌11%,我颤抖着手按下买入键,耳边回响起螺丝钉老师的话:“浮亏20%不过是市场在派发打折券。”三个月后,那些在绝望时播种的筹码,真的成了账户里最鲜艳的花朵。
现在,我的投资笔记已经写满了三大本,扉页上还贴着六亿居士的箴言:“持仓透明的新陈代谢,才是指数基金最性感的底牌。”每当我看到市场又开始妖风四起,就翻开螺丝钉老师书里的“三不原则”——不看盘、不比较、不折腾。上周同学聚会,那个在2015年牛市顶点赎回基金的朋友又哭诉踏空了,而我却在默默计算着当前中证全指的股债收益率差,心里清楚,又快到了该捡便宜筹码的时候。
这条投资之路教会我的,远不止财富增值的奥秘。就像《指数基金投资指南》里说的,每个指数都承载着行业兴衰的经济史,定投其实是在参与时代的脉搏。当同事为妖股失眠时,我正用股息再投资买入更多的指数份额;当网红基金经理人设崩塌时,我的指数基金持仓依然忠实地复制着中国核心资产。
或许真要到下轮牛市巅峰时,人们才会明白:那些在熊市里默默加仓的夜晚,才是通向财务自由的真正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