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说了,因为不懂,所以虽然我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逐步加仓权益,但是没加仓港股互联网,错过了最近这些天的这轮港股互联网行情。
其实我是这样想的:放宽心。
1、如果这是全面牛市。
现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观点,认为这是全面牛市,现在来看随着一系列稳增长促内需的政策逐步推出,中国经济逐步企稳,而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是低配的,叠加DeepSeek带来的全球投资者重新思考中国科技企业甚至全部中国企业竞争力。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全球投资者都开始增加中国资产,中国本土的投资者也增加A股和港股的权益资产,那么必然是一轮中国资产的全面牛市。
既然是中国资产的全面牛市,不会只有互联网上涨,然后医疗跟涨的情况,全球投资者都增持中国资产,那么其他中国资产也会跟涨。
无非领头羊是现在已经涨了不少的互联网和医疗,但是其他板块跟着喝汤也没啥问题,大家也能赚钱,所以大家放宽心,别着急。
2、如果是结构性行情
这是另一部分人的看法,如果这一轮行情,只是结构性行情,别的板块都不涨,只有医药和互联网这两个板块涨,类似于前几年的白酒和医药行情。其他板块的资金都开始转向这两个板块,甚至成为这两个板块的“血包”。
那么既然是结构性行情,那么不论是之前拿着债券还是拿着红利的人,要放宽心,大家之前赚钱了。
不要想着每一次都赚钱,现在科技股和医药走势是不错,但是大家看看恒生科技指数的相关ETF,经过这一轮这样多的涨幅,还有不少相关ETF在七八毛,港股的医药类的ETF涨了这样多,还是有不少净值还在五六毛。
所以不要光看着别人赚钱,没看人家挨打。
风水轮流转,大家也要习惯。
说正事,现在挨打的红利或是债券,之前也赚钱了。现在把红利和债券全部卖出,转而全部去追科技或是医药,有一定风险,高位站岗,但是其实拿一部分之前的盈利出来,小部分参与一下,也未尝不可。
毕竟之前的高点没到,最后哪怕即使这小部分资金亏钱了,也不怕,用前期的盈利去参与的,本金没亏。
最怕是大资金高点追,红利高点,大仓位去追,科技涨了,又全力去追科技,很容易高位站岗好几年。
其实有句话说得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牛市可以赚钱,也更容易亏钱。如果你认可这一轮是全面牛市,那么现在涨幅不大或是没涨的,后续也会涨,吃不上肉,但是喝口汤没问题;如果你觉得是这一次依旧是科技和医药的结构性行情,而你现在拿着红利或是债券,算是踏空了,但是其实之前你就赚钱了,你用盈利去追一部分,也未尝不可,赚钱了好,即使亏钱,亏的也是之前的盈利,亏不了本金。
你说我分析的是这个道理吧。
当然写到最后,我还是说,目前国内的债券到期收益率真不高,随着一系列稳增长促内需的政策实施(比如家电手机和汽车的以旧换新补贴),中国经济逐步企稳,企业盈利也会改善,叠加现在海外资金逐步增加中国资产配置,我建议大家可以考虑逐步增加一定的权益资产。
不一定非要都去买指数基金、股票基金或是偏股混合型基金,其实你把纯债基金换一部分到固收+基金,也算是提高权益资产比例了,固收+基金也会一定比例买股票,也算增加权益资产,你说对吧,无非增加的少而已。咱风险承受能力低,或是可能需要用钱,那么少增加点也没问题,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