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A股似乎深不见底,很多投资者在不间断的下跌、抄底、下跌中逐渐失去了信心。
面对跌跌不休的市场,基金经理董理有他自己的理解:A股最悲观的时刻已经过去,现在更多的是机会。
董理本科毕业于北大数学系,骨子里留下了很深的数学思维的烙印。比如他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习惯于从“概率”角度出发研究企业成长和股票投资。
“投资本质是一件概率性的事情。好企业的出现其实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的。正因为投资拥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我更多追求的是模糊的正确,而非精确的错误。”
由于这种强烈的概率逻辑思维,董理对于投资标的筛选标准几近严苛,好的公司更需要好的价格。
投资要寻找优质的企业,但如果估值过高,即使经营层面再优秀,也不是一个好的标的。
不管多优秀的公司都难以完全避免经济周期的影响,好公司加上好价格才是好股票,像巴菲特那样耐心地等待买点对于投资至关重要。
对于市场下行风险,董理也习惯于用“概率”思维来应对,面对日常波动能够保持情绪稳定。
我认为不应该靠低仓位来躲过大跌,因为这隐含的假设是我可以预测到市场涨跌并成功择时,但从概率角度来讲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风险控制方面,我会在严选标的基础上,坚持将资金均衡配置于不同行业,以分散整体持仓的风险。
但董理的均衡配置并非来自于自上而下的行业选择,而是在精选出符合自己投资标准的个股后,再进一步通过行业均衡配比做二次筛选。
在我个人看来,A股的波动主要来自行业性的系统性风险,而个股层面的特异性风险占比较小。
因此,虽然个股集中度高,但行业均衡配置进一步降低了投资组合的波动性。
对于今年以来一直跌跌不休的A股市场,我看到的更多是机会。我认为,对于A股市场而言,最悲观的时刻已经过去。
过去十年的美股牛市,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增量资金带来的估值提升。这对于中国而言是受损的,无论是人民币汇率还是A股流动性。
尤其是今年以来,人民币的汇率压力很大,使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大路径仅剩财政政策可以使用。而如今随着美股市场的下跌,或者说背后的美国经济增速回落,可能会放缓美国加息周期,甚至是结束美国的加息周期。这就会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操作的空间。
货币政策操作空间的改善则会改善A股市场的流动性,虽然短期来看很难判断美国的加息周期何时结束,但是可以预见的美股的下跌会加速这个进程。
既然政策层面未来会成为市场的朋友,流动性又会有改善的预期,我们应该对接下来的A股市场抱有更多信心。
给市场一点时间,给基金一点期待
(来源:兴全基金的财富号 2018-10-17 15:44) [点击查看原文]
相关话题:#过冬记:基金经理的投资反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