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年会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2月15日至2月16日在北京召开。论坛由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CASIP)主办,除欧阳明高院士等学术领袖外,产业链主流公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一汽、广汽埃安、清陶能源等均有相关嘉宾参与议程。论坛议程聚焦材料科学、新工艺新装备及产业前沿进展等。
本次高层论坛围绕全固态电池材料创新与研发平台升级的主题展开,同时专题论坛对材料创新趋势与先进技术、人工智能赋能全固态电池研发平台升级、全固态电池制造工艺及装备等当下产业热点议题进行详尽探讨,主流电池企业及主机厂参与度高。内容看,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节点持续明晰,如比亚迪提出预计在2027年会启动一些批量的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之后大规模上量;材料体系端,欧阳明高院士提出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研判,产业化路径继续明晰;同时欧阳明高团队亦提出基于AI的能源材料研发新模式。整体看全固态电池在材料体系技术积累和路线规划、研发模式创新等方面均有突破,且后续创新空间仍然广阔。
本次论坛对当前材料体系、设备工艺和研发模式主要创新成果进行了前沿分享和展示。一方面,随政策驱动,国内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预计稳步推进,技术自主化率持续提升,为国内优势材料产业链提供新机遇。另一方面,考虑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及高端乘用车等领域的持续发展,远期渗透空间和成长性可观,为现有优势企业和固态电池创业企业带来新成长空间。电芯向工程化应用容量持续突破,材料体系搭配、工艺及设备设计等产业化瓶颈持续突破,看好国内固态电池产业链发展机遇,后续密切关注固态电池材料端、设备端的创新进展和商业化突破。
对于新能源板块而言,固态电池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意味着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的电池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系统的性能,降低使用成本,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wind
风险提示:相关个股仅供说明市场情况,不代表公司持有或承诺持有任何相关股票,也不构成行业或个股推荐,投资需谨慎。本文观点仅代表当下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详见基金法律文件。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基金净值会因证券市场波动等因素产生波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证券市场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充分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进行投资,欲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相匹配的情况可向销售机构处获得协助支持。
#固态电池领涨#
#新能源赛道狂飙:光伏锂电集体暴涨#
#财富先锋俱乐部#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LOF)C(OTCFUND|013453)$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LOF)A(OTCFUND|164905)$
$交银创业板50指数A(OTCFUND|007464)$
$交银创业板50指数C(OTCFUND|007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