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震荡回调:上涨1832,下跌3414,涨停84,跌停2
市场终于回调冷静冷静,DeepSeek概念冲高回落,但之前表现不好的红利板块崛起,非常明显的跷跷板行情。
昨晚作为新能源车巨头,$比亚迪$发布了“天神之眼”技术矩阵,简单来说,就是把几乎所有的车型,都安排上智驾功能。
具体来看,10万元以下车型的高配,20万以下的所有车型,都具备了智驾。智驾功能包含哪些?基本就是常见的三种场景:高速路、城市内通勤、停车,都可以用智驾系统完成。
那为啥不叫无人驾驶功能呢?
因为智驾背后的意思是,以人为主,机器辅助;无人驾驶,那就是机器为主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而且早在之前几年,比亚迪老总王传福特意说过:“无人驾驶是忽悠”。
去年他为这个判断做了一些解释,因为现阶段的无人驾驶无论从法律法规还是技术成熟度来说,都不具备落地条件。
所以,目前比亚迪只敢把这个东西叫做“智驾”系统,不敢称为无人驾驶。对于很多司机来说,我个人的建议也是类似的,以目前的硬件、软件系统来说,机器只是辅助,千万别真的完全放手,坐在驾驶位上睡着了。
比亚迪再次撕开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战场,去年是“油电同价”,今年是“全系智驾”,压力给到其他同行了。
也多给大家说一下,为啥我认为目前的硬件、软件系统还称不上无人驾驶,但是美国特斯拉的FSD基本达到了这一个级别。不是因为特斯拉的技术就是比国内的好,而是国情不一样。
国外,尤其是加拿大、美国这些地方,地广人稀,汽车几乎是所有人必备的交通工具,因此几乎成年人人手一个驾照。去一些场所核验身份的时候,可以没有身份证,但一定要有驾照。
既然有了驾照,那交通规则这种东西,就是深入人心的,也可以称为共识。
给大家讲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在汽车车道绿灯的时候,前面有斑马线,国外的要求是,直接按照限速开过去。有人窜出来被撞,路人全责;
如果是国内,即使是汽车车道绿灯,也要在斑马线前踩一脚刹车,或者做个备刹,以防有人从马路边窜出来。因为万一出事故,汽车驾驶员有可能会判一个次责,也就是路口观察不仔细、斑马线未减速。
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密度大,而且公交车、自行车、地铁、电动自行车等,很多交通工具的选择,不一定需要汽车,也就不需要去考驾照。既然没有驾照,那遵守交通规则这个事情,也就没有考核。路人没有经过交通规则的考试,驾驶人经过交通规则的考试,这里的交通规则对于双方来说,就有点难达成“共识”。
所以,交通路况程度国内和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国外做起来更加简单一点,国内的难度会更大一些。但这不是说不能实现,只是需要更多的、不同工况下数据。
比亚迪把智驾做到“全系智驾”,我觉的有一个可能性是在尽可能的收集更多路况信息,来训练AI,这样才有可能未来在中国实现无人驾驶。
今晚半导体巨头,$中芯国际$公布了2024年的业绩预告和一季度的业绩指引,整体来看,基本是中规中矩。
2024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4%,净利润同比下滑45.4%,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47%。营业收入爆炸性增长,但是利润下滑,主要还是因为投资的收益,也就是把钱花出去,为了未来的增长。
一季度的业绩指引是销售收入环比增加6%~8%,毛利率在19%~21%。这个我感觉可以,环比增加6%~8%,算是比较快了,毛利率去年的四季度是22.61%,相当于明年的一季度是毛利率降低了一些。
所以,整体来看,算是中规中矩的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