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管理基金又行了?再次跑赢被动指数 这一次有什么不同?
_ 东方财富网
2025年02月12日 14:07
财联社2月12日讯 这场DeepSeek引发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的猜测,引发了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股价值的重估讨论。受益于此,港股、A股人工智能板块大涨,恒生科技指数进入技术性牛市。
高景气占优的同时,截至2月10日,多只基金年内回报创新高,两个特点尤为引人关注:
一是年内基金最高回报率已经达到47%。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年内回报率为47%,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紧随其后,年内回报率达到45.4%。另有中航、前海开源、平安、富国等旗下科技、新能源主题等35只基金年内回报率超过20%。
二是主动基金年内回报再次大规模超过被动投资。截至2月10日,主动产品包揽了年内回报率的前50名中的45个席位,ETF涨幅最好的是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年内回报率为24.44%,全市场基金排名16。
在明星基金经理泡沫之后,ETF迅速崛起,逐渐替代主动管理,成为投资者入市的趁手工具,2024年三季度末,被动与主动迎来历史性时刻,被动管理规模首次超过主动管理。基金公司纷纷布局ETF等被动指数产品,得ETF者得天下,ETF成为基金公司谋求规模的重要业务布局。
回归到收益率,此次主动与被动再次同框对比,孰优孰劣的争论不会有结果,但是从产品本身出发,能做到领跑的基金有何独特之处?主动基金是否有了新的变化,反而更值得探讨。
主动的进击,收益率前50拿下45个席位
主动管理基金回报率再次大规模领跑。截至2月10日,全市场已有34只基金年内回报率超过20%,其中仅有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1只被动ETF。而在回报率前50中,被动仅拿下5个席位。
具体来看,冠军基是鹏华碳中和主题以47.08%,此前的“电车女神”闫思倩变身“AI急先锋”,领跑行业;紧随其后的是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其年内收益率为45.39%;季军则是王森管理的中航趋势领航,年内回报率37.89%。
![](https://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083349410533014520_w410h698.jpg)
当短期内回报率达到20%时,市场还在质疑基金经理是不是“赌徒”,当涨幅超过40%的时候,风评转向为“投资能力使然”。
随着基金收益率大涨,市场再次关注闫思倩,鹏华基金也主动举办“鹏华基金闫思倩-人工智能专题会”线上路演,自2月10日开始,每天下午带来路演,为期10天。根据相关会议介绍,闫思倩及其投研团队围绕着AI技术演进与产业落地新趋势,算力基建、大模型、机器人等投资主线以及全球AI产业链核心标的解析等三个方面,连续十天,解析智能时代投资机遇。
另外一只回报率超过40%的基金来自永赢,从公开信息来看,永赢的打法更偏向平台化、工具化。围绕着新质生产力,永赢基金对旗下主动产品“智选”系列进行了清晰定位。比如,关注机器人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关注AI应用的永赢数字经济智选、关注低空经济的永赢低碳环保智选、关注光刻机的永赢半导体产业智选、关注卫星互联网的永赢高端装备智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有投顾组合把部分智选产品纳入,作为布局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部分。
为何主动管理基金能集中跑赢?
在业内看来,主动跑赢被动原因也并不难分析,首先,基金管理规模不大,调仓更为灵活。和此前明星基金经理动辄百亿天团不同,当前年内回报率前50名中,仅有翟相栋管理的招商优势企业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其次是黄兴亮管理的万家行业优势,去年四季度规模约为70亿元,此外,黄兴亮管理的万家自主创新管理规模为21.5亿,为规模第三。
超过10亿元管理规模的还有闫思倩的鹏华碳中和主题、张璐管理的永赢现金制造智选、徐智翔管理的富国新材料新能源、董季周管理的泰信中小盘精选等5只基金,其他产品多在千亿规模左右。
其次,主线明晰,DeepSeek催动的行情集中在AI产业链上。国投策略林荣雄团队认为,科技投资定价四阶段理论:巨头-基础设施-产业链关键环节-供需缺口,这是。那么,这波AI浪潮:第一阶段1、爆款买巨头(chatgpt);第二阶段2、巨头开启资本开支买基础设施(算力);第三阶段3、产业链形成炒关键环节(半导体);第四阶段4、1-100是炒工序缺口(消费电子和生态软件)。
第三,极为重要的一点,在产业0-1阶段,主动选股更有优势。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通过调研,挖掘优质个股,对组合净值的贡献度更为明显。如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张荫先所讲,主动基金经理坚持从产业思维角度出发寻找投资机会,一方面寻找在机器人业务中存在较高概率进入供应链的公司,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并布局主业基本面有改善、同时新拓展机器人业务的优秀公司,这类公司会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方案中有望脱颖而出,让原有的产品在新的机器人领域中获得新应用场景、实现0-1的新突破,进而获得估值及业绩的双击机会。
主动与被动没有优劣之分
当前被动投资大行其道,ETF如火如荼,主动管理规模进一步压缩,尤其是此前激进营销为主动产品带来的伤害未了,主动管理基金信任危机仍未解除。随着行情变化,主动管理业绩大批反超之后,市场又开始思考,到底应该选谁?
浙商基金此前曾指出,被动型投资策略会投资于市场指数组合来赚取市场平均收益,主动型策略通过主动出击寻找市场上优质的公司以期赚取超额收益。这天然就决定了两类产品适应的风格与行情不同,在以下三种情形中,主动极有可能跑输被动。
一是市场越来越有效,越完善的市场越难以通过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等方式来获得超额收益。信息传递效率和透明度在不断增加,市场定价越来越有效的同时,想要获得超额收益自然就变得更难。
二是市场震荡轮动快,缺乏持续主线时,通过择时、行业偏离、风格偏离获取超额收益的可持续变得越来越弱,而规则化投资模式的长期生命力却在不断提升。
三是指数活力与时俱进,产业分布更均衡,更具成长性与活力。所以相比以往这样的指数本身就具备较好的,想要超越自然就有一定难度。
事实上,争论谁更胜一筹大概率不会有结果。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主动与被动都有其独特优势,对于投资能力较强的投资者而言,选择工具型的被动产品跟踪市场走势更为合适,而对于投资能力不足的投资者来说,主动基金或者投顾组合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