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恒生科技ETF(SH513130)$开盘即现强势表现,早盘涨超2%,延续近期震荡上行趋势。尽管近期,恒生科技指数受多重国际事件影响呈现震荡格局。
一方面,美国《美国优先投资政策》持续施压中概股,限制外资对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导致港股科技板块短期承压。另一方面,微软因OpenAI需求调整数据中心布局,引发全球AI产业链估值波动,间接波及港股科技股。此外,国内“315”晚会曝光部分企业产品问题(如“保水虾仁”事件),虽未直接涉及科技板块,但市场对监管趋严的担忧仍对情绪产生扰动。
尽管外部扰动频发,3月17日恒生科技指数早盘仍逆势上涨1%,午盘小幅回落0.03%,恒生指数则收涨1.32%,显示市场在消化利空后逐步企稳。
首先看,港股科技企稳逻辑:基本面与估值双轮驱动。
一方面,AI商业化与政策红利释放。
恒生科技板块的核心逻辑在于AI技术周期的爆发。中国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如DeepSeak大模型)正加速商业化落地,覆盖云计算、智能驾驶、金融科技等场景。政策层面,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尤其在“卡脖子”技术突破上提供资金与制度保障,为板块长期增长注入确定性。
另一方面,定量评估:低估值与盈利修复。
截至2025年3月17日,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TTM)为24.69,显著低于历史中位数35.15,分位值仅29.71%,处于“估值洼地”。盈利端,2024年港股科技企业净利润增速触底回升,2025年预期增速达18%-25%,主要受益于AI应用落地带来的收入扩张及成本优化。
特别从机构观点来看,港股科技结构性机会与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其中,广发证券指出,当前估值已部分反映盈利修复预期,需警惕年报窗口期的波动风险,但长期仍看好AI驱动的戴维斯双击机会。
摩根士丹利与高盛上调中国科技股评级,强调其全球估值折价收窄趋势,预计外资回流将助推板块修复。
对于普通投资者,个股选择难度较高,而恒生科技ETF(513130)提供了一键布局30家港股科技龙头的便捷工具。该产品截至3月17日规模达248.98亿元,近5日吸金11.8亿元,流动性居同类前列。其前十大权重股(如腾讯、小米、美团)合计占比超60%,精准覆盖AI、云计算、智能硬件等核心赛道,兼具beta收益与alpha潜力。
操作建议:短期可逢低分批建仓恒生科技ETF(SH513130),长期持有分享AI产业红利。场外投资者可关注联接基金$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灵活配置。#机构:机器人规模将远超汽车、3C行业##金价再创新高 黄金股拉升!##债市剧烈调整,何时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