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波动加剧,但恒生科技指数的投资逻辑正逐步清晰。结合政策支持、估值修复与产业升级三重动力,$恒生科技ETF(SH513130)$及其联接基金$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展现出中长期配置价值。
一、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显著
恒生科技指数当前市盈率(TTM)约25倍,处于发布以来30%的历史分位,较2021年高点(超60倍)折价近60%。横向对比,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达41倍,A股创业板指亦超30倍,港股科技股的估值性价比突出。
成分股中,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通过聚焦主业与降本增效,2025年一季度利润增速重回双位数;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硬科技企业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
二、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
2025年工作报告明确“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AI、算力、新能源等被列为战略方向,政策端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增长动能。技术层面,中国AI产业加速突破:百度文心一言用户破亿,华为昇腾芯片支撑国产算力自主化,DeepSeek大模型技术对标国际前沿。恒生科技指数覆盖AI全产业链,从芯片制造(中芯国际)、云计算基础设施(腾讯云、阿里云)到智能终端(小米、理想汽车),具备全链条受益潜力。
三、资金面持续改善,南向资金主导行情
2025年3月,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超800亿港元,连续38日净流入,成为市场重要支撑。杠杆资金同步加码,恒生科技ETF(513130)单日融资净买入超500万元,融资余额突破2200万元,显示机构对后市的乐观预期。此外,ETF规模持续扩张,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规模达15.62亿元,创近一年新高,流动性风险较低。
四、技术面回调提供布局窗口
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约30%,但近期回踩20日均线后企稳反弹,中期上升趋势未改。历史数据显示,指数在20日均线附近反弹成功率超70%,2023年初类似回调后3个月内涨幅达50%。当前指数较2021年高点仍有86%修复空间,若AI技术商业化加速,盈利与估值双击可期。
大家可以选择以下策略进行配置:
定投平滑波动:每月分批买入,降低择时风险,适合中长期投资者;
网格交易增厚收益:利用指数5%-10%波动区间设置自动化交易,适用于震荡市;
核心仓位+动态调整:保留50%底仓,剩余资金在关键支撑位(如20日/60日均线)分批加仓。#四月决断临近,如何应对?##基金二期落地,再掀投资热潮##深海科技是下个低空经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