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科技领域产生两大事件对恒生科技指数形成直接催化。其一,全球AI技术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微软、谷歌等巨头加速布局AI终端,带动港股科技龙头如联想集团(AI PC全球市占率12%)及腾讯(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估值修复;其二,香港3月23日发布《数字经济加速计划》,明确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港元支持本地科技企业研发及商业化,政策红利直接覆盖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的腾讯、商汤等头部企业。受此影响,3月24日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上涨近1.9%,成交额达669.8亿港元,小米集团、腾讯控股等龙头领涨,显示资金对港股科技板块的风险偏好显著回升。
恒生科技的基本面或许正处于业绩验证期下的双重支撑。
我们看看基本面,根据wind数据显示,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已进入2024年年报密集披露期,核心企业呈现“营收稳增、利润率改善”趋势。以小米集团为例,其2024年四季度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15%,带动全年研发费用增至240.5亿元,专利储备突破3.7万件,硬件与AIoT协同效应进一步凸显。定量层面,截至3月24日,恒生科技指数市净率(PB)为3.16倍,显著低于费城半导体指数(PB 9.22倍),且市盈率(TTM)23.23倍处于近十年24%分位。
就目前而言,部分机构共识看好科技板块低估值与产业趋势共振。
主流机构对港股科技板块的中期逻辑形成共识:“低估值修复+AI产业化落地”。
华泰证券3月24日报告指出,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的2024年平均净利润增速达18%,且AI应用端收入占比已提升至15%(2023年为9%),基本面支撑估值中枢上移。
中信建投则强调,全球资金正在从高估值的美股科技股向港股“洼地”切换,3月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科技板块超72亿港元,恒生科技ETF(513130)单月净申购24亿元,显示机构左侧布局意图明确。
那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恒生科技ETF(SH513130)$ 及其联结基金$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 或是高效布局港股科技龙头的工具。该产品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覆盖腾讯、阿里、小米、联想等权重股(前十大占比超60%),兼具高流动性与低费率优势(管理费0.50%)。当前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盈利修复与政策催化,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建议大家可以逢低分批建仓,把握科技革新与估值重塑的双重红利。#四月决断临近,如何应对?##基金二期落地,再掀投资热潮##深海科技是下个低空经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