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恒生科技指数经历短暂调整,$恒生科技ETF(SH513130)$ 单日收跌2.75%,主力资金净流出1.16亿元,引发部分投资者担忧。但若拉长时间维度,这一回调恰似“退潮后的贝壳拾取”——资金长期流入趋势未改,估值修复与AI产业升级的双重逻辑仍在深化,当前或是布局港股科技龙头的战略机遇期。
短期回调:资金腾挪中的“黄金坑”
尽管3月25日市场出现波动,但恒生科技ETF(513130)的中长期资金面依然强劲:
连续11日资金净流入:截至3月24日,该ETF连续11个交易日获资金加仓,累计净流入26.83亿元,份额增长34.35亿份,规模突破254亿元;
杠杆资金逆势布局:近4天融资净买入达2.18亿元,显示机构对后市的信心。
短期回调更多源于市场情绪波动,而非基本面逆转。南向资金3月累计净买入超800亿港元,外资机构如华泰证券亦强调“港股科技资产的中长期价值”。
估值低位+业绩改善:安全边际与弹性兼备
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优势仍是核心吸引力:
市盈率仅23倍,处于近十年24%分位,较2021年高点折价超60%;
成分股业绩亮眼: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通过降本增效,利润增速重回双位数;中芯国际、小米等硬科技企业受益国产替代与消费电子复苏,产能与订单持续攀升。
以阿里为例,其2024年经营利润同比增长83%,资本开支环比大增80%,显示对AI基础设施的强力投入3。盈利预期上修与估值修复的“戴维斯双击”正在酝酿。
AI产业浪潮:港股科技股的“新引擎”
恒生科技指数全面覆盖AI产业链,从上游算力(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中游云计算(腾讯、阿里)到下游应用(美团、理想汽车),形成完整生态:
技术突破:百度文心一言用户破亿,华为昇腾芯片加速国产算力自主化;
商业化落地:小米SU7订单超预期,理想汽车智能驾驶覆盖城市数量年内或翻倍。
政策端亦提供强力支撑,2025年工作报告明确“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AI、算力、新能源等被列为战略方向,为科技企业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投资策略:理性布局,把握三类机会
定投平滑波动:每月固定投入,淡化短期震荡,适合中长期看好科技升级的投资者;
网格交易增厚收益:利用指数5%-10%的波动区间设置自动化买卖,例如在20日均线附近分批加仓;
核心仓+波段操作:保留50%底仓长期持有,剩余资金在回调至关键技术位(如30日均线)时灵活补仓。
对于普通投资者,恒生科技ETF(513130)凭借高流动性(日均成交超70亿元)、低费率(管理费0.5%)及T+0交易机制,是布局港股科技的最优工具。历史经验表明,每一轮技术革命中,龙头企业的超额收益往往在回调后加速释放。3月25日的调整,或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二次上车”机会。场外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其联接基金$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 抓住机遇!#四月决断临近,如何应对?##高盛看好中国股市!能继续涨吗?##深海科技是下个低空经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