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下跌3.82%,收于5,517.52点,创下近一个月新低。此次调整主要受三大利空扰动:一是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警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存在泡沫化风险;二是高盛下调2025年AI服务器销量预测,从3.1万台大幅调降至1.9万台,引发市场对算力产业链的担忧;三是美国部分科技股因估值压力出现回调,纳斯达克指数年内涨幅收窄至11.01%,间接拖累港股情绪。尽管短期承压,但恒生科技ETF(513130)仍逆势获得多日连续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26.83亿元,显示资金对板块中长期价值的认可。
恒生科技的基本面或许正处于估值与业绩验证期下的双重支撑。
我们看看基本面,根据wind数据显示,从基本面看,恒生科技指数当前市盈率22.74倍,较纳斯达克的39.64倍显著折价43%,处于近三年历史分位的30%。定量分析显示,该指数近一年收益率高达60.52%,远超纳斯达克(11.01%)和沪深300(11.53%)。成分股分化明显:腾讯控股(PE 22.04倍)、京东集团(11.49倍)等龙头估值合理,而中芯国际估值虽高则反映市场对半导体国产替代的高预期。但头部企业研发投入持续高增,如阿里云2024年研发费用达522.56亿元,占营收近50%,技术壁垒不断夯实。
就目前而言,主流机构对港股科技板块呈现“短期谨慎、长期乐观”的态度。
平安证券指出,恒生科技指数当前处于估值修复后的震荡期,但AI、消费电子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存在结构性机会。高盛虽下调算力硬件预期,但仍维持腾讯(目标价上调12%至480港元)、美团(目标价150港元)的“买入”评级,认为平台经济盈利改善趋势明确。
摩根士丹利则强调,港股科技股较美股存在30%-40%的折价,建议关注低估值且现金流稳定的标的。机构持仓数据显示,恒生科技ETF前十大持有人占比稳定,折溢价率维持在0.04%的低位,表明大资金对指数的配置需求未发生根本逆转。
那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恒生科技ETF(SH513130)$ 也是高效布局港股科技的工具。该ETF规模达254.36亿元,近一月日均成交额超73亿元,流动性居同类产品之首,且支持T+0交易,可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其成分股覆盖腾讯、阿里、小米等30家龙头企业,全面受益于AI商业化、消费电子复苏及半导体自主化浪潮。场外投资者可通过联接基金$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分批定投,平滑短期波动风险。#高盛看好中国股市!能继续涨吗?##四月决断临近,如何应对?##微盘股大跌!风格切换还是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