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ETF(SH513130)$早盘上涨2%,成交额突破32.64亿元,延续近期震荡上行态势。这场看似寻常的市场波动,实则是中国科技股价值重估的缩影,小米集团以“先旧后新”方式折让6.6%配售8亿股,募资425亿港元,创下年内港股第二大配售案。尽管股价单日大跌超6%,但南向资金却逆势抄底近85亿港元,这场多空对决背后,实则暗藏恒生科技指数的战略性布局良机。
从估值维度看,中国T10科技股(腾讯、阿里、小米等)的PE中位数仅18倍,5家公司PE低于20倍,更有5家PEG小于1(剔除负值)。对比美国M7科技巨头(苹果、微软、英伟达等),仅谷歌PE低于20倍,英伟达PEG小于1。这种“PE与PEG双低”的罕见组合,凸显中国科技股被严重低估的现实。以小米为例,此次配售后动态PE仍不足15倍,而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前三、IoT生态链用户超6亿,估值与成长性严重背离。
流动性环境亦在边际改善。南向资金成交占比已突破60%,主导权强化下,港股市场正从“外资定价”转向“内外资共振”。小米配售当日南向资金逆市净买入85亿港元,正是资金“用脚投票”的明证。长城证券指出,当前港股科技板块换手率中枢抬升,短期过热压力缓解,市场进入“震荡整固”阶段,为长期资金提供了绝佳的建仓窗口。
政策面暖风频吹,为港股科技板块注入强心剂。一方面,平台经济监管进入常态化阶段,反垄断罚款落地后,互联网企业轻装上阵,盈利修复预期升温。腾讯、阿里等巨头2024年财报显示,经调整净利润增速均超20%,基本面拐点已现。另一方面,中国“十四五”规划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领域的政策倾斜,为科技成长提供长期动能。小米在AIoT、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正是踩中政策红利的关键落子。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港股市场正成为“自主可控”战略的重要支点。从芯片制造到云计算,从新能源汽车到商业航天,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突破正加速转化为市场份额。这种“国产替代+全球化”的双轨模式,使港股科技股兼具成长性与抗风险能力。
对比美股科技股,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既有腾讯、阿里等“核心资产”,又有小米、理想等“新成长极”,兼具稳定性与弹性。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2024年累计超6000亿港元),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港股流动性拐点将至。当前恒生科技指数PE仅25倍,较纳斯达克100指数40倍PE存在明显折价,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如果看好恒生科技指数,不妨关注$恒生科技ETF(SH513130)$,该指数成分股包含近期热度比较高的小米、联想集团、比亚迪、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和美团等。这些企业覆盖了硬件制造、云计算、半导体、智能终端等核心领域,后续有望成为推动恒生科技指数继续走牛的关键力量。场外投资者可通过联接基金(015311)参与,推荐速速上车,把握港股科技牛市行情。#机器人股宽幅震荡,后市方向如何选择?##半导体走强!什么逻辑?持续性几何?##四月决断临近,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