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科技ETF(SH513130)$早盘高开高走,涨幅扩大至2%,成交额突破34.48亿元,延续近期资金净流入态势。
近期全球市场对港股科技板块的关注度显著升温。国际层面,美联储暂停加息后,资金回流新兴市场的趋势愈发明显,叠加中国数字经济政策加码,恒生科技成分股迎来估值修复动能。与此同时,高盛在《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与投资潜力》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为中国科技企业带来超2000亿美元的潜在资金流入,并提升长期盈利增速预期。
在此背景下,恒生科技指数昨日反弹近1%,截至3月26日收盘,指数市盈率为22.76倍,市净率3.06倍,较纳斯达克100指数(33.71倍PE、8.83倍PB)具备估值优势。南向资金连续3日净流入港股市场,3月25日单日净买入139亿元,其中恒生科技成分股如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等都获资金重点加仓。
为何市场都如此看好恒生科技板块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两个点来切入,看看它的基本面与估值。
首先,我们来看看基本面,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26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中位数达18.3%,显著高于恒生指数整体水平。
以细分龙头为例,小米集团-W受益于智能汽车业务放量,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5.6%,净利润率提升至6.8%;腾讯控股游戏业务收入增速回升至12%,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占比突破40%。
其次,从估值定量维度上看,恒生科技指数当前动态市盈率(22.76倍)处于近五年30%分位,而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33.71倍)处于近五年80%分位,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修复空间明确。
从以上两方面来看,主要是恒生科技板块的盈利修复与估值性价比凸显,给予了市场较大的信心,促进了此次的反弹。
就目前而言,主流机构对港股科技板块表示“流动性改善与AI浪潮催化双击”的观点。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机构近期密集上调港股科技板块评级。
根据wind数据显示,高盛3月26日报告指出,中国人工智能的产业化落地将推动恒生科技成分股未来十年年均EPS增速提升2.5个百分点,并吸引超2000亿美元全球配置资金。
摩根士丹利将恒生指数2025年底目标点位上调至25800点,强调“科技股盈利上修与政策支持”是核心逻辑。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南向资金对港股科技股的持仓比例已从2024年底的12.3%升至2025年3月末的14.1%,显示长线资金加速布局。
那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通过ETF布局港股科技核心资产是高效选择。以恒生科技ETF(513130)为例,该产品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26日规模达250.09亿元,近1个月资金净流入超29亿元,流动性居同类产品首位。其管理费率为0.5%,显著低于主动型QDII基金,且支持T+0交易,适合波段操作与长期持有。从持仓结构看,该ETF前五大权重股(小米、腾讯、京东、阿里、美团)合计占比近40%,覆盖人工智能、电商、智能硬件等核心赛道,充分受益于产业升级红利。#机器人股宽幅震荡,后市方向如何选择?##半导体走强!什么逻辑?持续性几何?##四月决断临近,如何应对?#
$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OTCFUND|0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