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热。
这篇文章接着2月12号的机器人将迎来黄金十年? 继续聊。
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是2025年人形机器人商用化进程加速的关键一年。
消息面上,特斯拉将开启机器人量产,马斯克的说法是,达到100万台量产水平后,单台Optimus成本有望下降至2万美元以内,仅为Model Y的50%。除了特斯拉,众多人形机器人公司,包括优必选、宇树、智元、Figure等,都计划在2025年开始推进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分析,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将从2024年的32.8亿美元升至2032年的660亿美元,对应年复合增速45.5%。
可以说,这场由大模型驱动、具身智能落地引发的产业革命,目前正在加速关键期。
今年春晚的讨论热点就是宇树机器人扭秧歌,节后的A股机器人板块也是水涨船高,wind宇树机器人概念指数上涨13.19%,多只跟踪机器人相关指数的ETF基金上周涨幅超过10%,区间净流入突破了1亿元大关。
热度一爆再爆,很多人也在关注市场上的各类机器人指数。
全市场的机器人指数不少,但有跟踪基金的指数就两只,分别为机器人指数(H30590.CSI)和机器人100指数(980022.SZ)。
总体来说,机器人指数侧重工控设备和机器人;机器人100指数分布相对分散,覆盖了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多个细分领域。
目前机器人指数的成分股个数为70,其中自动化设备行业的股票权重最大,占到44%。
机器人100指数的成分股个数为100,覆盖范围更广,行业分布也更为分散。不过,这两只指数成分股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机器人指数的70只成分股中,有46只与机器人100指数的成分股重合,剩余23只个股不包含在内,不过最高权重仅为2.3%。与机器人指数相比,机器人100指数软件开发行业成分股的权重更大。
但相比(中证)机器人,(国证)机器人100有特色的一点是,会在编制时会根据样本公司的主营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流通市值调整系数。
“机器人核心”企业调整系数为1,权重上限10%,产业链公司调整系数为0.5,权重上限3%。
这里的所谓“机器人核心”企业其实就是指人形机器人企业,所以也就意味着在人形机器人行情中弹性也会更高。
市值风格方面,机器人指数成分股市值中位数是89.37亿元,机器人100指数为107.85亿元。两只指数半数左右的个股市值低于100亿元,均以中小盘股票为主,机器人指数更偏小盘风格。
机器人10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中,有全志科技、华工科技两家不包含在机器人指数成分的个股。全志科技属于半导体行业,与小米、字节跳动等都有合作,为小米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供货芯片,也是字节跳动 AI 端侧硬件合作方之一;华工科技分属电子元件设备行业,脱胎于华中科技大学,问界M9的焊接技术就是华工科技提供的激光焊接技术。
机器人100指数持股更加分散,行业更多分散在软件开发和通用设备行业:机器人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53.35%;机器人100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44.09%。
估值两边相差不大。当然,近几个月因为事件刺激,估值快速提升,短期也要注意追高风险,更多关注技术面情绪指标。
股息率两边类似,都不高,机器人产业处于成长阶段,需要保留更多利润用于业务发展。
机器人100股息率相对高一些,原因也可以理解,机器人指数把重心基本放在了机器人产业,但很大一部分企业还无法进行业绩兑现,春晚很火的宇树机器人仍未达到量产标准;马斯克说自家机器人要量产、每年产量翻一个量级也只是单纯的放话,之前也没少跳票。而机器人100因为覆盖范围较广,把机器人产业链内一些相对有较强的盈利能力、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分红政策的公司也包括了进来。
机器人板块整体波动较大,落实到投资上大家还是要多关注多对比,借道ETF布局国内优秀机器人应用产业链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除了近半个月都在疯狂刷屏的DeepSeek概念和机器人,最近港股也走得很强劲,是很多人完全没预料到的。
今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约26%,增速在全球主要市场指数中排名第一。代表港股基本盘的恒生指数也上涨约14%,距离2024年10月初高位仅有一步之遥。
港股的暴涨,完全打破市场上的预期。想深究有哪些因素在推动港股持续上涨,我觉得要从中国资产的估值逻辑说起。
前期的港股算是“价值洼地”。港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股票市值除以公司净利润)大概为10倍,道琼斯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8倍,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超过35倍。
从具体公司的市值也可以看出,港股不太值钱。看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2024年12月底,特斯拉在美股的市值高达1.3万亿美元,比亚迪在港股的市值约为8000亿港元。根据美元和港币的汇率,两者市值相差十几倍。
2024年市场不行,外资也是走的走散的散,比如贝莱德原本有大约40%的资产配置在中国,但是去年减到了20%。
但冷遇持续到今年,春节前后这段时期突然爆发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比如DeepSeek-R1模型、比如在春晚跳舞的宇树机器人、又比如阿里苹果合作了搞了个Qwen AI模型。
这些产品基本都是能影响整个产业链预期的,全球媒体也是各种报道,外资自然就来了。德银发研报大肆吹捧看好中国资产,包括高盛、贝莱德、美银等外资也在这两天纷纷发报告表示看好(美银甚至不惜看空自家股市也要吹中国股票,也是蛮重量级的)。外资要想投资中国资产,首选肯定就是坐拥中国核心科技上市公司的港股市场了。
同时,内资也在年初十分活跃。2025年1月,南向资金持续维持大额净流入,单月净流入高达1255.92亿港元,创2021年2月以来的单月最高值。这些资金的流入又给港股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继续推动市场上涨。
2月17日领导们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又是邀请十几位科技、汽车等领域的企业家,共商发展民营经济和产业经济大计。网络上焦点全在看会上有谁,比如很久没露面的马云,还有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之类的。
于是一个春节破圈的AI应用、一份看多中国资产的外资研报、一个刷屏的高规格座谈会,三个要素共同把港股打造成了2025年全球第一股市。
其实从历史数据来看,港股在春季表现都很不错,特别是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流入的背景加持下。
回溯过去15年,港股春季行情平均持续时间为63天,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平均上涨幅度分别为17.04%、28.19%。
今年春天的港股最终会有多强劲的发挥,也蛮值得期待的。
不过要多提一句,今天港股在多日强势之后终于等来了调整,特别是恒生科技低开低走收跌3.04%,多日来首次收盘跌破5日均线,短期强势有所减弱。朋友们不要急着上车,建议多看看再找更优位置进行布局。
……
最后聊下A股。
昨天反包之后,今天继续震荡行情,午后市场出现了小幅拉升。成交额达17,56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小幅放量356亿,资金更多在结构性板块间轮动。
板块上,前三医疗服务+3.94%、消费电子+3.25%、光学光电子+3.15%,后三保险-1.50%、船舶制造-1.17%、游戏-0.79%。机器人方向属于昨天板块的情绪延续,AI眼镜和消费电子联动,消息面上有灵伴和小米的催化刺激,加上主线分歧震荡,这块又属于低位的端侧分支。另外是ai应用的方向,昨天高盛推出了中国AI医疗指数。
#每日信息前沿##AI医疗概念股走强,行情来了吗?##港股下挫,恒科指跌近3%##人形机器人板块大涨!能追吗?##Grok 3发布!AI大战升级?#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A(OTCFUND|018124)$$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OTCFUND|016530)$$易方达上证科创50联接A(OTCFUND|011608)$$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A(OTCFUND|012733)$$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OTCFUND|00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