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主动基金最大的风险是基金经理人会变,哪怕不离职风格能力都可能变化。通常下一句要接指数基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然后开始拉一踩一。事实上,指数基金跟踪的指数也是会变的。
宽基指数的成长
A股市场是不断扩容的,上市公司也是不断壮大的,但是上证50、沪深300这些指数,这么多年来样本股数量是固定的。
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500家和5000家的不同情况下,宽基指数表征的市值规模绝对是不一样的。像上证50、沪深300代表的“大盘”比以前是更大的。
而创业板指、科创50以前代表的是中小盘,现在很难说是中小盘,比如科创50指数,也没几年的时间,现在(2024-12-31)样本股平均总市值就570亿。这是什么概念?
现在想要找中小盘,恐怕中证1000和中证2000比较合适,以前肯定是中证500和中证1000,创业板指一度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宽基指数的成长。
既然指数是会成长的,那么我们看指数也得向前看,不能一门心思看历史表现,就像看运动项目中18岁小将、25岁中生代、32岁老将的未来,那绝对不是一回事。
指数编制规则的修改
指数的编制规则,多数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也有一些指数会不断调整规则。编制规则都变化了,指数的表现难免会受到影响。
当然,在修改的时候,一般都会拿出一些回测数据,论证能提升指数表现,所以才要修改。不过回测毕竟是回测,都是以为自己抓住了市场变化趋势来做的改进,实际上并不见得每次都是有效果的。
比如说有的宽基指数是不剔除所谓的“垃圾股”的,后来剔除了,然后市场就爆炒“微盘股”了……比如有的主题指数,感觉自己有点抓不住市场热点,后来改了规则贴近热点,结果改完了热点又变了。
这些修改可能会给指数带来明显的变化,历史数据的参考可能要换成历史回测,但是回测就不是很好搞得到,而且很多时候大家注意不到规则修改这档子事儿。
个别情况下,有些指数的规则修改堪称回炉重造。
定制时代
随着指数基金大发展,市场对于指数的需求增多,指数也越来越多,指数也迎来了定制时代。所谓定制,就是基金公司跟指数公司合作一起研发指数产品。
这些定制的指数,有的时候形状就比较奇怪了,尤其是主题类的,有的变化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不同理解。这种变化是透明、清晰的,但是否沿着过去的思路有一定的稳定性,可能不同人的看法就很不同了。相应的,指数的表现可能也就有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不见得朝向不好的方向,但偏差是客观存在的。
举个例子(非实例),比如环保主题,我们开始定义是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后来把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纳入进来,我想这就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调整,这不仅是扩范围,而且纳入的行业权重相当高,可能近乎于8成的新能源主题。
不管主动基金还是指数基金,都是我们投资工具,研究不够就被动,研究充分才可能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