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来聊聊公募基金的舆论风向。
传统套路
在这个圈子里,声音主要来自这几方面:一是传统媒体,现在主要是转型做新媒体的比较有力量;二是基金公司,媒体之外就是行业自己对外的声音;三是各种平台,包括销售平台和媒体平台,平台本身不生产或者少量生产内容,但是有流量优势对于内容传播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四是自媒体,主要是KOL,关键意见领袖,也就是俗称的“大V”,这个很好理解不解释;五是KOC,关键意见消费者,也就是各位持有人,不一定有多大的影响力,但是现在发声也很容易。
传统的模式下,基金公司只想为自己好的一面发声,回避问题;但是媒体和平台,可能有自身的道义或压力,除了宣扬好的一面,也挖掘不好的一面。个人层面则主要从个人感受出发,同样是双面的。
在这样的模式下,大家自说自话的成分比较多,形成热点其实不太容易,大家讲的话题比较分散。
大数据知道
流量时代,大数据推送改变了传统模式。柠檬君几年前思考过这个问题:所谓的智能推荐,最开始是摸索人的习惯和偏好,由此来满足人的偏好。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发展到强化人的习惯和偏好,进而发展到塑造人的偏好和习惯。
以前说,互联网打开了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信息,但是到现在这个阶段,可能互联网实际上在缩小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小,也越来越情绪化。
上网来散心的人一定是比来学习的人多的,那么情绪化的内容自然逐渐会成为主流,这个机制是向大众去的。
而在流量和考核的指挥棒下,发声的群体大多都会顺应趋势,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趋势的力量很强大。我知道很多人看不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标题,但数据在那儿摆着,我想从上到下都是无力去改变的,正常写标题就是少很多人点击。
趋势的力量就是这样,很多舆论的风向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大多数人爱看,所以有了更多类似的内容,即便这样的内容有些离谱。
顶多做自己
柠檬君是为数不多不用某知名短视频平台的人,现在这样的人应该很少了,可以归为“小众群体”。不过作为“小众群体”,确实也没什么办法改变现状,顶多做好自己,但这是无法与大众力量抗衡的。
举个例子:当我看到标题一眼清楚内容的推送,我也不会点击进去看,然后大数据就知道我不爱看,然后这样的内容也就逐渐离我远去了。
有的时候,我会点开推送然后秒关,至少贡献一个阅读量,但是没有时间和心情的时候,确实也就想不起来这事儿。
现在关于主动基金的差评多,指数基金的好评多,其实也出现了低估和高估的情况,主动基金并没有舆论里的那么差,指数基金也没有那么好。
这么多年没有变化反而强化的是,我们一直在说表现好的有多么好,表现差的有多么不好。至于舆论风向的变化,滞后于行情的变化,等行情起来了,风向自然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