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再次进入短期焦灼状态,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
每每行情不好,老司基的文章阅读数也是急速下滑,都没人点个赞啥的,伤心。有个大胆的想法,以后准备用这个神奇指标作为俺的加仓信号啦~
说回正题。刚看到一个数据,如下图所示:公募基金行业的基金经理总人数昨天实现了历史性大突破,已经超过4000人了!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3.26
在2025年的公募基金行业,“围城”现象正以极具戏剧性的方式上演:一边是行业降薪背景下基金经理离职潮涌动,另一边却是全市场基金经理人数突破 4000 人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一边是明星基金经理卸任高管职位回归投资一线,另一边则是绩优基金经理升任公司高管,开启职业转型。这种内外交织的矛盾图景,折基金行业在转型期的深层博弈。
离职潮与扩容潮的双重变奏
2025开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延续了去年的高流动性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26日,年内已有85名基金经理宣告离任,涉及56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信、中欧基金、嘉实基金等头部机构出现核心人才变动。张宇帆、曹名长、洪流等明星基金经理的“清仓式卸任”引发市场热议,他们的离职被解读为行业竞争加剧、业绩压力增大及激励机制不足的综合结果。
3月12日,华商基金官宣,基金经理周海栋因个人原因离任,且不转任公司其他工作岗位。周海栋2024年末在管基金规模超过290亿元,是行业内少有的“双十”基金经理。关于周海栋离职传闻,老司基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详情请参阅《天啦!百亿双十基金经理仅剩12位》。没想到,两个月不到,传闻变成了现实。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清仓式”离任的知名经理还有原宏利基金王鹏、原富国基金谢家乐、原建信基金周智硕、原华夏基金周克平等。
然而,与离职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募基金经理队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容。截至3月26日,全行业基金经理人数首次突破4000人,达到4003人,较2020 年末实现翻倍增长;基金经理“新人”年内增加超130人,减去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年内净增加53人。
【老司基点评】这种“有人离开、有人进来”的双向流动本质上是行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一方面,监管部门推动“去明星化”改革,要求基金公司强化团队化投研体系,限制单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迫使部分依赖个人能力的明星经理退出舞台;另一方面,指数基金、量化投资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专业化人才的持续需求,吸引着外部从业者涌入。
高管变动:从“投而优则仕”到“仕而优则投”
2025 年,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层的人事变动同样呈现出 “双向流动” 的新特征。3月26日,中泰资管官宣绩优基金经理姜诚升任公司副总,这是典型的“投而优则仕”路径;而前几天,易方达基金陈皓、萧楠则宣布卸任副总职位,回归基金经理岗位。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反映了行业对人才价值的重新审视。
公开资料显示,姜诚目前共管理7只基金,在管基金总规模超过135亿元。代表作中泰星元价值优选A(006567)近5年业绩相当能打,其任职总回报达167%,任职年化高达16.83%,远超同期沪深300表现,稳居同类前5%。另外,他从2019年3月管理至今的中泰玉衡价值优选A(006624),也收获了141.26%的超高回报,任职年化超15%。凭借出色的投资业绩,姜诚在业内积累了较高声誉,此次升职既是公司对其能力的认可,也符合近年来公募行业“投而优则仕”的用人趋势。
姜诚目前在管的7只基金业绩情况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3.26
【老司基点评】对于明星基金经理,升任高管往往意味着职业天花板的突破,但也伴随着角色转换的挑战。部分经理选择回归投资一线,既是对个人能力的自信,也反映出行业对“专业主义”的呼唤。而绩优经理的晋升,则体现了基金公司对投研能力的重视,试图通过高管层的年轻化、专业化推动战略转型。这种人才流动的双向性,打破了传统“金字塔式”职业路径,为行业注入了更多活力。
面对行业的“围城困局”,基金公司与从业者均需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老司基认为,未来随着监管趋严、市场分化加剧,公募基金行业的“围城效应”或将持续发酵。但正如历史经验所示,每一次行业洗牌都孕育着新的机遇。当基金公司目标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价值创造,“围城”终将成为破茧成蝶的试炼场。
#创新药板块持续走高!能追吗?#
#“四月决断”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