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AI正成为全球最赚钱的生意。
公开信息显示,全球领先的10家科技企业,有9家都在进军人工智能行业。
我国也在奋力追赶。
DeepSeek的横空出世,搅动了全球AI格局。
A股2024年十大热点题材板块里面,有5个与AI相关。
GPU指数全年上涨64%,设备更新指数、光模块指数、ASIC芯片、AI算力等AI相关的题材板块年度涨幅都超过40%。
第一批上车AI的投资人也已经赢麻了。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的统计,2024年业绩表现领先的高仓位主动权益基金中,多数领先基金都重仓了电子、通信等板块,其中以科技成长类基金经理为主。因电子为制造业的细分领域,故基金四季报披露的第一大重仓行业为制造业。
他们在2024年的赢家密码或许就是:抢先布局AI科技浪潮。
比如,$工银新兴制造混合A(OTCFUND|009707)$在2024年持仓了半导体设备和AI芯片环节,全年累计回报达到50.28%,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1.3%)。
晨星数据显示,该基金2024年度业绩在1714只同类(中国开放式基金-积极配置-大盘成长)基金中排第一(1/1714)。
AI,就像走进房间的大象,它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可能也将影响新一轮的财富分配,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关键议题。
那么,问题来了,
AI引爆的科技股牛市还能持续吗?2025年A股的AI投资存在哪些机会?普通人如何分享到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投资红利?
01
2025年会是科技股投资的甜蜜期吗?
趋势应该是明显的。
1⃣ AI引爆科技革命
2022年12月1日凌晨2点02分,OpenAI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发了一条简单的推特:
"试试ChatGPT。"
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过的一样:
“历史的铁律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这条推特发布后的两年时间里,AI科技革命席卷全球,每一位使用过AI技术的人想必都不会否认:
我们已经再也回不去,那个没有AI的世界了。
全球最顶尖的科技弄潮儿,从马斯克、贝索斯、扎克伯格再到山姆奥特曼,每个人都与AI浪潮深度绑定,人工智能引发的科技变革趋势已十分明确。
摩根士丹利全球研究主管凯蒂休伯蒂在对2025年的投资展望中指出,
人工智能带动的牛市或许才刚刚开始。
首先,当前仍处于人工智能的资本支出和应用周期。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计,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需要投入10万亿美元。但在过去两年,超大型公司仅投入了3000-4000亿美元,投资进度占比尚处于个位数,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信息显示,就在1月17日,我国成立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额600.6亿元,出资方之一就是大基金三期。国家级人工智能投资基金成立,直接指明了大科技的发展方向。
其次,顶尖科技公司的盈利预估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股市估值或许也并未泡沫化,与2010年开启的移动互联网周期相比,现在大概率仍处于人工智能周期的起点。
第三,当前正处于AI技术应用范围迅速扩大的转折点,2025年或将进入第三阶段的AI Agent时代,真正的热闹可能才刚刚开始。
包括DeepSeek之所以红遍全球,就在于其降低了开发者门槛,加速了AI技术,将进一步带动下游AI应用繁荣和商业化落地。
2⃣ 科技股投资气候适宜
从A股来看,科技股投资的气候或许刚刚好。
在复盘历史行情的过程中,平安证券发现,A股科技股的上涨行情有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宏观经济呈复苏态势,市场资金充裕,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向科技转型。
比如2013-2015年的“互联网+”,2019-2021年的集成电路扶持政策、“十四五”规划和“双碳”政策,都极大助力了科技行业发展。
其次,产业层面,科技产业自身发展良好、景气度高时,A股科技板块大概率表现更佳。
底层技术的重大突破是行情上涨的关键动力。像2013年4G牌照发放,推动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2019年芯片国产替代需求增大,加上特斯拉量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对于当前科技股的气候环境,平安证券指出,经济基本面的弱修复叠加流动性宽松的市场环境,A股风格或将更偏向科技成长;而随着中美科技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变化,A股的相关结构性投资机会或将会增加。
3⃣ 科技股投资存在哪些机会?
那么,科技股应该如何布局呢?
工银瑞信智能制造的基金经理李劭钊认为,当前国内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十分明确,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亦将非常丰富。
首先,全球半导体目前处于周期向上的复苏过程中,国内半导体各个环节的国产化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其次,人工智能引领新科技革命浪潮,看好高性能计算,以及AI端侧应用的投资机会。
第三,国内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正在处于快速渗透期,看好汽车智能化相关的汽车电子的投资机会。
另外,军工行业也可能将迎来向上拐点。
02
普通人如何上车“AI牛”?
AI的汽笛已经鸣响,科技革命的高速列车已经启动,普通人如何抓住“上车”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科技股风大浪大,但渔获可能也相当丰厚。要想在科技股投资中真正有收获,我们必须做足“攻略”。
1⃣ 选路线
“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科技投资仿若波涛汹涌的汪洋,选对前行方向与路线,关乎成败。普通投资者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寻船的旅人,只有选出航行在正确航道的投研团队,与他们同行,才能在投资浪潮里破浪前行,而非被风浪吞噬。
如何找到这样的团队?我们可以参考一下2024年的基金业绩。
晨星中国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工银瑞信旗下28只主动权益基金跻身不同统计区间同类前10%。这些基金风格多样,主题丰富,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其中,工银新兴制造混合A年度回报超50%,在1714只同类(中国开放式基金-积极配置-大盘成长)基金中名列第一(1/1714);$工银智能制造股票A(OTCFUND|002861)$年度回报达25.44%,在579只同类(中国开放式基金-大盘成长股票)里位列前3%(14/579)。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只基金都在去年提前布局了AI科技赛道。
为何工银瑞信投研团队能抢占AI投资先机?
其一,团队底蕴深厚且不断进化。
如基金经理马丽娜,2024年7月成为工银新兴制造混合基金经理,凭扎实能力与敏锐眼光,聚焦半导体等行业,把握市场机遇,助力基金脱颖而出。
其二,平台优势显著。
工银瑞信全力提升投研水平,广纳人才、精心培育,形成投研平台化、一体化、人才团队化三大优势。
其三,“金字塔式”人才培养路径功不可没。
公司通过业绩筛选人才,针对潜力行业布局基金,随着经理能力提升,逐步培养为全市场经理,确保投研的市场敏锐度。
历经近20年,工银瑞信打造出超220人的投研团队,成员经验丰富,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占比超70%。这种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建设,让投资者随时可以找到与自己的投资目标“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借力公募基金平台更好进行投资布局。
比如,在科技投资战场,工银瑞信当下就有两员业绩彪炳的猛将。
工银新兴制造混合的基金经理马丽娜,在半导体投资上眼光独到、决策果断、成绩斐然;
工银智能制造股票的基金经理李劭钊,凭借多赛道投研实力,通过组合布局,为投资者打造出一片稳固且充满潜力的硬科技投资版图。
2⃣ 选向导
野外探险,大家可能都会想“跟着贝尔去冒险”,作为探险专家,凭借着超强的生存技能和敏锐的洞察力,贝尔总能带领人们穿越危险地带,找到安全的方向。
而科技投资,找到一位“贝尔”式的基金经理同样重要。他们对这片“科技森林”了如指掌,熟知每一条隐蔽小径,尽可能预防每一处潜在风险,通过主动科技基金进行布局,能让我们的科技投资有专业的引路人,共同走向财富增长的远方。
比如,工银智能制造股票(A类:002861 C类:022710),可能就自带一定的硬科技“贝尔”的投资效果。
第一,超额收益明显。
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捕获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阿尔法,在去年AI引导的科技股热潮当中,工银智能制造业绩一路领先,斩获了超额收益,在一众基金中脱颖而出。
资料来源:工银智能制造股票2024年四季报
根据基金四季报的数据,2024年工银智能制造A年度回报达到25.44%,远超同期业绩基准涨幅的18.88%,以及沪深300指数14.68%的涨幅,超额收益清晰可见。
不仅如此,晨星数据表明,在2024年,工银智能制造A在同类型(中国开放式基金-大盘成长股票)的579只基金中排名第14位,业绩领先。
第二,科技投资“经验值”丰富。
资料显示,李劭钊2009年入行,有超4年的投资管理经验,曾经在券商、基金公司担任科技行业研究员,2015年加入工银瑞信之后,还曾经从事过专户投资,在硬科技领域投研经验丰富。
经验值高的好处就在于,李劭钊在“科技森林”中已经有自己一套相当成熟的投资路径。
他有一套“恒星+卫星”的科技布局思路。
根据成长驱动力的不同,李劭钊将科技股分为创新成长型、规格(制式)成长型、政策驱动成长型和周期成长型。创新成长型是比较纯粹的成长股,他会在组合中结合其他三类科技股的规律变化,根据不同行业所处周期位置合理布局,抓住投资时机。
通过这样打造出来的科技投资版图,既不会因为ALL IN某个赛道导致净值出现大起大落,又能够保证永远跑在科技发展的主赛道上,力争持续收集成长的阿尔法。
比如在2024年基金四季报中,李劭钊就表示,组合主要配置了“半导体国产化、高性能计算、AI端侧、智能物联、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航空航天等方向”,同时,“第四季度根据估值与长期投资价值的匹配度,适当降低了电力设备、通信等行业的配置,增加了军工等行业的配置”。
恰恰是这种“恒星+卫星”的组合配置思路,让他充分把握住了AI驱动下的科技股行情。
第三,避险能力强,体验佳。
经历过几轮科技股的牛熊交替,李劭钊也积累了一套应对科技股高波动的策略。
【1】配置优质底仓:对治理、研发、渠道等方面表现出色且被市场认可的优质公司,配置底仓,依靠其强大现金流助力成长。
【2】把握业绩拐点:结合上下研究方法,力争精准判断业绩拐点,努力拥抱戴维斯双升。
【3】关注波段机会:针对长期价值不高但有波段机会的公司,聚焦短期增速与边际变化。
【4】适当交易,控制回撤:回顾熊市教训,市场狂热时高位兑现,情绪低迷时审视后选择性买入。
在这样的对应策略之下,可以发现,虽然工银智能制造的持仓以科技股为主,但净值的波动水平却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体验感。
数据来源:Wind,
统计区间2024/1/1~2024/12/31
3⃣ 做预算
最后,投身科技股投资,我们还得提前做好“预算”。
投资前,合理资产配置至关重要,要将可承受高波动的资金用于科技股投资,不能盲目ALL IN。
入场时机也需谨慎把握。当科技股市场人声鼎沸,务必保持冷静,警惕泡沫风险,别被市场热情裹挟,应等待合适时机再入场。
最重要的是,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要找到具备阿尔法能力的投资团队和基金经理。他们如同科技投资探险路上的“贝尔”,或将助力我们在正确路线上前行,避开风险,收获财富。
03
结语:
不要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当前或许还是“踩油门”的时机
在《5000天后的世界》里,凯文凯利写道,
乐观主义会让未来在眼前清晰可见,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审慎和批判态度。
用汽车来打比方的话,乐观是让汽车行进的油门,而悲观是在弯道和停车时需要用到的刹车。
这两者都不可或缺,但是想要前进,我们必须要多踩油门而不是刹车。
这段话或许尤其适用于现在。
当前,AI引发的科技投资浪潮汹涌而来,未来呼啸而至。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不能对剧变视而不见,或许可以适当让一部分资产“踩下油门”,加入时代的轨道。
注:
1、工银智能制造股票A类份额2021-2024各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84.84%、15.69%、-31.67%、-16.20%、25.4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3.06%、9.53%、-17.00%、-9.03%、18.87%;基金净值增长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各定期报告。
2、工银新兴制造混合A类份额2021-2024各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4.30%、-25.69%、-7.01%、50.2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5.23%、-17.65%、-2.00%、11.30%;基金净值增长率及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来自基金各定期报告。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工银智能制造股票为股票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
工银新兴制造混合为混合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可投资港股通投资标的股票,需承担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于权益类基金存在较大收益波动风险。
基金有风险,投资者投资基金前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产品情况、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须谨慎。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很厉害哦,全文都看完了呢!顺手【点赞】【在看】,钱包跟着膨胀!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商侠客行
仗剑走江湖,飒沓如流星
黄衫女侠|文
财商侠客行|出品
END
#DeepSeek火爆全球,对A股影响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