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生活,分享2025春节见闻# 这几年因为疫情、流感,老婆已经三年没回老家了。今年正好赶上丈母娘60岁生日,大年初一,我们全家四口人,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就踏上了回乡的路。小孩子一听说出去玩,那可开心坏了,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老大一路上都在琢磨着到家后要干啥,老二倒是没撑住,兴奋劲儿被8个小时的高铁给磨没了,到家前一个小时就睡着了。
下午五点半,我们一下高铁,就感受到了那种熟悉的感觉。蒙蒙细雨飘着,空气湿润润的,远处的山还是绿油油的,那种烟雨江南的韵味又回来了。
说说我对老家县城的整体印象吧。这三年县城变化不大,城市的大框架在近十年的房地产开发和高铁站建设后基本成型了。前几年新建的那条仿古老街,现在已经开始有点破败了,只有靠近河道的店铺还有点人气,其他地方的商铺,一直到我初五离开,都没啥生意。不过餐饮还是很火爆的,丈母娘的寿宴在初三办的,一桌1600块钱,除了烟酒,还有澳龙、佛跳墙、北京烤鸭、多宝鱼这些平时不常吃的菜。
我本来还担心这些菜做出来的味道会不会差,结果吃下来还不错。寿宴结束的时候,我特意去看了海鲜池,饭前还满满一池的龙虾、珍宝蟹、老虎斑,基本都被吃光了。初四去亲戚家吃饭,打了一圈电话才订到包厢,稍微有点规模的饭庄都爆满了。县城吃饭时间比较固定,我观察了一下,翻台的倒不多。

汽车现在在县城也不算啥稀罕物了。乡镇过年堵车,这事儿已经不算新闻了。初四我去乡镇吃酒席,一路上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车,有的还不止一辆,本来半小时的车程,愣是开了80分钟。新能源车比三年前多了不少,大概占了20%左右,不过基本都是外地车。
再说说经济和就业。县城的工业数据我不是很清楚,江西工业总体偏弱,当地也没什么知名企业,主要是浙江那边转移过来的一些产业。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的高峰期已经过了,县城的房地产有点萧条,售楼广告少了,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沿街的建材店。这次我发现路边多了不少水果店和零食店,不知道这是不是消费升级的表现。说到就业,这些年听岳母说,她所在小区的妇女主要就是陪读,剩下的就是打麻将,男人负责在外面赚钱。因为离浙江比较近,身边很多人做小生意,主要在江浙沪一带。农业也不是单纯种稻谷、花生这些初级农产品了。整体感觉城镇居民比我老家(江西十强县,工业基础还可以,有几家知名企业)要富裕一些,有点藏富于民的意思。

这次回去,白酒也是我重点观察的对象。我这个外来女婿虽然不太懂方言,但也没闲着,在沿路的烟酒店晃悠。三天时间,我去了两家县城里比较大的超市,还有四家沿街的烟酒店。
店里的白酒,主要是江西本地的四特(东方韵系列)、洋河(海天梦都有,但没见到梦9)、毛铺(劲酒旗下的品牌)。超市里还有少量五粮液和一个郎酒摊位,不过不是青花郎、红花郎这些主流品类,而且基本都是低度的,42度或者46度的居多。
超市里的洋河大多是2024年8月生产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快过年了,反正我在那儿待了十几分钟,也没看到顾客买。我看了两家烟酒店的天之蓝,都是2018年生产的。我问老板是不是天之蓝不好卖,老板笑着说这是特意留下来的,说酒越陈越好。顺便说一句,年前我在京东买了两瓶梦3,结果生产日期是2024年1月3日。白酒企业的动销我怕还是不太好,今年白酒板块难有起色,可选消费这一块还是要避免投资,捂脸。

可能是尝到了抄洋河“海天梦”品类作业的甜头(东方韵分为弘韵、雅韵、国韵),四特又在抄当年蓝色经典的营销模式,县城很多烟酒店都是“四特东方韵”的统一装修样式。
至于毛铺,我到现在都搞不清楚它是怎么在这个小县城流行起来的。三年前就很多人喝,这次去农村酒席,用的也是毛铺。
最后说说感受吧。因为时空距离的拉大,亲戚间的关系也慢慢疏远了。和那些没啥生活交集的堂兄弟、表兄弟姐妹们,见面也就是吃顿饭、喝杯酒的交情。同学聚会也一样,基本只有平时还偶尔联系的死党才会聚,而且还不一定都能碰巧回家。过年回家,其实有点像春晚,如果没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真回去了,大部分时间又觉得没啥意思,就像很多人说的,就是换个地方玩手机。不过,就像春晚不会停播一样,中国人春节回乡的传统估计也不会变。为啥呢?可能就是为了买到回家车票那一刻的小兴奋,为了看到父母在老家门口迎接时的灿烂笑容,为了那些美好的儿时记忆和平时吃不到的乡间美味。也可能是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拥挤,给自己辛苦了一年的身心找个地方,享受一下内心的片刻宁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