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AI,昨夜大跌6%!刚燃起的AI热情,似乎又被一盆冷水浇灭。你是不是也开始怀疑:中国AI,到底是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这次下跌,是逃顶信号,还是黄金坑?别急着下结论,这篇文章,帮你拨开迷雾,冷静反思你的AI投资策略,看清中国AI的真实价值与未来!
最近中概股首次出现回调,阿里巴巴股价单日下跌超过10%,腾讯也下跌了7%,相信不少朋友的心情都有些复杂。春节后AI板块曾经有过一波亮眼的上涨,仿佛预示着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到来,但眼下市场又似乎笼罩上了一层阴影。面对这样的波动,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个问题:
当初你选择投资中国AI,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一、回调,反思投资策略的契机
这次回调,恰恰是一个反思和调整投资策略的好时机。市场下跌,往往会放大投资者内心的真实想法。有些人可能会选择恐慌抛售,急于离场;有些人则会逆向操作,逢低买入,等待反弹。不同的反应,往往源于不同的投资动机和风险偏好。
二、你是哪种AI投资者?
如果你最初投资中国AI,更多的是出于短线博弈的考虑,比如看重短期市场热点,追求快速的资金收益,或者只是跟随社交媒体上的投资情绪进行投机,那么这次回调,可能会让你感到不安甚至焦虑。因为你的投资逻辑本身就偏重短期,更关注股价的即时涨跌,市场一旦出现不利信号,比如这次的美国总统签署新的行政命令,可能限制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投资,或者上周末传出科技巨头微软缩减数据中心订单的消息,你可能会倾向于及时止损,锁定前期利润,或者减少进一步亏损的风险。这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策略,无可厚非,尤其是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
三、长期投资者的视角
但如果你投资中国AI,是基于对中国AI长期发展潜力的坚定看好,坚信AI是引领未来的科技革命,并且深入分析后,认可中国在AI技术创新、应用落地以及市场规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那么这次回调,可能反而会让你更加关注长期投资的价值。
你会理性地认为,短期市场波动是资本市场运行的常态,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AI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甚至可能会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次回调,认为这是市场情绪过度反应带来的“黄金坑”,是逢低布局,拉低持仓成本的战略性机会。这同样也是一种成熟且具有前瞻性的投资理念。
这些事,本就应该在入场前就考虑清楚的。
投资者要走向成熟,我认为必须跨过的门槛是:
“你不能什么钱都想赚,以及你必须清楚你在赚的是什么钱。”
(下图是我2月21日的帖子截图,当时决定追高,就把一切都想清楚了)

四、认清你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
关键在于,你要清晰地认清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以及你投资中国AI的真实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市场波动面前保持冷静,做出更符合自身情况的投资决策。
中国AI的真实价值:进步与挑战并存
无论你是哪种类型的投资者,这次回调都值得我们再次深入审视和评估中国AI的真实价值和长期潜力。毕竟,投资决策不能只凭直觉或情绪,更要基于充分的事实、数据和理性的逻辑分析和判断。
我们看到,中国AI在过去一段时间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例如,深度求索发布的DeepSeek-R1大模型,在多项权威评测中展现出比肩甚至超越国际顶尖模型的性能,更以免费和开源的姿态,迅速引发全球AI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部署,这有力地展示了中国在AI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突破和追赶势头。
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巨资,全面建设面向AI时代的基础设施,体现了中国互联网巨头All in AI的坚定决心和战略投入。
菊厂在遭受多重外部限制的严峻挑战下,依然实现了AI芯片良率的显著提升,从去年20%提升到到目前接近40%的水平,这无疑为中国AI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信心和动力。这些扎实的进展,都是中国AI长期发展的积极支撑。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AI的前路并非一片坦途,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依然存在瓶颈,海外带来的不确定性,AI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等等。但正如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我们对面的那个对手十分强大。
因此,如果想基于长期前景看好中国AI投资,信心是必须要有的。这需要我们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五、不同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1)短线投资者:控制风险,灵活切换
短线的核心是节奏控制和去热门的地方。现在显然市场从高潮开始降温,这是短线需要回避的阶段。当市场再度从温和开始有升温迹象时,才是短线再度出手的时机。
至于选择什么,哪里最热就选哪里,不一定要是AI。
2)价值成长型投资者:逢低布局,坚守AI
价值成长看中的是行业大趋势进入新的阶段,带来的增长潜力。需要承担一定的波动回撤,来获得更长远的上涨机会。如果有风吹草动就跑,只会让自己的成本越来越高。
关键在于看清行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并在早期入场。要的是前瞻性+寻找确定性。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逢低买入还是继续持有,前提都是你对你选择的投资标的有深入的研究和充分的信心,并且已经做好了长期投资的心理和资金准备。
3)我自身而言,通常在两种状态中切换:
行业变革不可能以天天出现、月月发生。因此扮演价值成长型投资者的机会并不多,大部分时候我还是以题材热度、估值回归等短线思维来参与。
但AI显然不是一个小打小闹的领域。
之前中国国内因为只是跟风美股AI,所以并没有太好的机会,主要机会集中在美股上。
而这一次,终于要轮到我们出牌了,即便对家想在牌桌上“出老千”,我依然觉得中国AI行业的大拐点已经到了,挡不住了。
因此对我而言,接下来的方向依然是AI,要做的只是如何调整成本罢了。这让投资决策变得更加简单清晰了。
总而言之,这次中概股回调,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市场对前期过快上涨的一种“压力测试”和“理性回归”,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校准AI投资策略的宝贵契机。
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完美”投资策略,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总结
1、中概股回调是反思AI投资策略的契机,也是检验投资者对中国AI信心的“试金石”。
2、中国AI取得实质性进展,并非概念炒作。
3、中国AI的挑战:发展并非坦途,仍面临挑战。
4、短线投资者:控制风险,灵活切换,市场降温期宜回避。
5、价值成长型投资者:逢低布局,坚守AI,看清长期前景,早期入场。
6、我的立场:AI是重要变革领域,长期看好,调整成本,持续关注AI投资机会。
7、“你不能什么钱都想赚,以及你必须清楚你在赚的是什么钱。”
8、港股的场内ETF都是T+0,如果最近市场调整想持有不想走,最近是不错的做T机会,波动空间够大。
—— 以下是:股市消费记录 ——
美股:
**标普:已成非卖品。
**纳指:无。
中国资产:
**港股通科技30:近期刚建仓。
**中证1000:持仓。
**中证A500:高成本仓位已减,保留低成本仓位。
*** 做合格金融消费者,从记账开始!***
海外消费记录:

国内消费记录:



< 分享增量信息,提升决策质量。记录真实消费。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讨论,咱们交个朋友。>
风险提示:以上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南方中证1000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1861)$
$易方达中证1000ETF联接C(OTCFUND|016631)$
$易方达上证科创50联接C(OTCFUND|011609)$
$易方达上证科创50联接A(OTCFUND|011608)$
$天弘创业板ETF联接A(OTCFUND|001592)$
$天弘创业板ETF联接C(OTCFUND|001593)$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QDII)C(OTCFUND|012349)$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QDII)A(OTCFUND|012348)$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9933)$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934)$
#机器人局部反弹!能追吗?##中概股集体调整,大A如何应对?##高盛:A股有望三个月内反超港股##黄金重启涨势!你怎么看?##晒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