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股反弹,是导致港股当前回落的主要原因。
今天,这篇文章,为大家带来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最新看法。
核心信息来自于高盛最新的全球投资者调查。
包含外资的态度、观点预期、持仓情况、加仓空间,以及最后我得出的结论。
市场底层逻辑我们在前面几篇文章中多次说过:
目前外资流入美国之外的市场,主要得益于美股走弱,是全球大型资金重新平衡仓位的过程。
那么,中国市场对外资是否还具有吸引力?就是在当前调整中,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一、外资对让中国市场的兴趣正在恢复
根据报告,外资的态度,整体积极:
全球资金积极寻找美股以外的替代品
中国股市在前期上涨后仍有上涨空间,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正在恢复。兴趣和参与度达到自2021年初以来最高。
人工智能被视为新的增长引擎,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科技股的叙事,监管放松也为市场带来积极信号。
但同时也提示了潜在的风险,例如事件风险、获利回吐压力、美国风险等。
二、近期调整的主要原因
1. 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初至今分别上涨了 16% 和 23%,显著跑赢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除中国外)。
2. 投资者对近期强劲涨势的可持续性提出疑问,因为之前两次强劲反弹(2022年底“二次开放”和去年9月“政策中枢”)都较为短暂。(PS:外资此前多次被伤,心理阴影未散)
3. 未来几周,我们和美国日程将再次活跃,美国将就我们遵守中美第一阶段毛衣协定的情况提交调查报告,白工也将就对等关兑做出决定,这些事件可能导致牛市放缓和获利回吐。(PS:此处“牛市”是高盛的原词“bull market”,并非我的揣测,显然在外资眼中,就是牛市)
三、短期一些好的市场预期
(PS:投资者对未来的观点,将决定现在的决策行为)
市场对美加关兑反应平淡:
中国应对外部需求不利因素的能力增强,因为相较上一次,这次减少了对美的直接出口,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目前关兑增加幅度符合市场预期
美关兑可能不仅针对中国(PS:分摊伤害就不是伤害,外资这想法,很阳光,哈哈)
双方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谈判达成协议,导致关兑下调(PS:这纯粹是短期愿景了,如果没下调岂不是要转向悲观?所以这一条不在我决策考虑范围内。高盛也认为海外投资者有些低估这一风险)
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故事将改变游戏规则:
DeepSeek事件被视为“游戏规则改变者”(PS:没错,这正是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
高盛估计,到2026年,人工智能将开始提高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到2030年,将使GDP年增长率提高0.2-0.3个百分点。(PS:这个对GDP总量的影响不高,不算很强的逻辑)
人工智能将提升企业盈利和估值,使中国的每股收益每年提高2.5%,使中国股票的公平/均衡估值提高15-20%,并可能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流入。(PS:这个提升的预测就很诱人了)
排名前十的中国科技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调整至23倍,自DeepSeek R1模型发布以来,已有超过60亿美元的市值被纳入人工智能科技领域。中国科技公司相对于美国同行的估值折价有所收窄。(PS:估值提升说明被资金关注和认可,主要在港股,之前的文章分享过外资给我们定的中国T10 VS 美国MEGA7)
质疑和争论开始出现: 投资者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相关投资的盈利和利润率提升程度、长期影响等问题。(PS:在美股的AI领域也有此讨论,很正常,且会一直持续下去,我认为只要产业趋势持续向上就可以打消这方面疑虑)
部分经济领域出现了"绿芽":
部分经济领域出现了"绿芽"
一线城市交易量触底反弹
挖掘机销量激增,建筑材料需求增强
高盛认为一季度和全年GDP增长预测存在上行可能
四、全球资金对中国的仓位情况
下面这张图,是全球5大类基金对中国的持仓配置情况。
百分比代表过去十年以来的持仓历史分位数,比例越高,代表持仓越高。
浅蓝色代表2025年2月底的持仓情况。
红色代表2025年3月底的情况(目前只有全球对冲基金能获取到该数据)

5种基金的资金规模为:
全球共同基金>全球/全球除美国基金>新兴市场基金>亚洲除日本基金>全球对冲基金。
从仓位的历史分位数来看:
最大的两类基金(红框圈起来的),持仓比例还非常低,在历史分位数15%水平附近,有巨大的加仓空间。(PS:主要是欧美资金)
新兴市场基金是对中国加仓最快的,目前已来到82%的水平,基本到顶,也是之前推动港股上涨的主要力量之一。
亚洲除日本基金因为也一直关注亚洲市场,对中国加仓也较快,但目前刚过60%分位数,还有提升空间。
全球对冲基金仓位过半,但因为规模较小,而且对冲基金是多空双向都做,对市场短期波动造成影响,对长期走势影响不大。
再看一眼内资(南向资金):
这是目前盘中的净流入情况,37亿

这是昨天市场下跌时,逆势净流入的情况,137 亿。

这是最近的净流入情况,几乎没怎么净流出过。

并且,今年是有史以来,内资买入港股最迅猛的一次,3个月不到,买入金额已占了南向资金历史的10%。

总而言之,外资拥有最庞大资金量的核心圈(欧美资金)与我们内资(南向资金),将继续共同成为港股的核心多头力量。
总结
1. 在全球资金寻求美股替代品的大背景下,外资重燃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参与度达到2021年初以来最高水平。
2. DeepSeek等技术的突破,被视为“游戏规则改变者”,显著改变外资对中国经济和股市的看法。
3. 近期调整是正常获利回吐,主要是投资者获利了结,以及对涨势持续性的疑虑。
4. 市场对中美等外部风险的反应较为平淡,显示中国经济的韧性增强。
5. 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提升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估值,吸引更多资金流入。
6. 经济出现“绿芽”:部分经济数据显示出复苏迹象,预示中国经济可能迎来改善。
7. 欧美大型基金仍有巨大加仓空间:全球规模最大的几类基金,目前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依然较低,未来增持潜力巨大。
8. 内资持续加仓港股:通过港股通持续流入,成为重要的多头力量。
9. 港股未来可期:外资和内资有望共同推动港股市场。
10. 我的今日策略:前期结论不变 —— 底层逻辑未改,各路资金未来仓位提升空间巨大,我将继续按计划择机提升仓位。
——以下是:股市消费记录——
美股:
**标普:非卖品,近期刚加仓。
**纳指:无。
**港股通科技30:持仓中,按计划等调整后加仓。
**中证1000:已离场。
***做合格金融消费者,从记账开始!***
海外消费记录:

国内消费记录:


<分享增量信息,提升决策质量。记录真实消费。如果你感兴趣,欢迎点赞关注,留言讨论,咱们交个朋友。>
风险提示:以上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华夏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A(OTCFUND|013402)$
$华夏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3403)$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9933)$
$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9934)$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QDII)C(OTCFUND|012349)$
$天弘恒生科技指数(QDII)A(OTCFUND|012348)$
$易方达上证科创50联接C(OTCFUND|011609)$
$易方达上证科创50联接A(OTCFUND|011608)$
$华夏标普500ETF发起式联接(QDII)A(人民币)(OTCFUND|018064)$
$华夏标普500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8065)$
#四月决断临近,如何应对?##高盛看好中国股市!能继续涨吗?##深海科技是下个低空经济吗?##微盘股大跌!风格切换还是价值重估?##消费贷额度普涨至30万!最长可贷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