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根据Wind数据,涨幅前三名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别是商贸零售、综合、纺织服饰,幅度分别是+13.6%、+8.6%、+6.9%,TMT继续走强、消费跟上;跌幅前三名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别是国防军工、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幅度分别是-2.6%、-2.5%、-2.4%。A股市场的核心指数中,万得微盘股指数继续亮眼表现、单月涨幅+9.9%,科创板指数、中证2000紧随其后,科创100、科创50、中证2000分别上涨+5.3%、+3.9%、+4.0%,科创与中小盘风格延续,而MSCI中国A50、上证50单月跌幅-1.5%、-0.3%,北向资金11月买卖总额接近5万元、续创新高(10月4.6万亿元、9月2.2万亿元);11月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分别下跌-4.4%、-3.2%,已调整回9月26日附近的位置,南向资金11月净买入1,161亿港元、创2021年2月以来的新高,南下资金连续2个月保持活跃,港股市场有望迎来修复。全球市场的重要指数中,11月日经225指数、台湾加权指数、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变动-2.2%、-2.4%、+6.2%、+7.5%,罗素2000涨幅+10.8%,美国M7按市值加权的涨幅为+5.9%,美股整体继续强势。
特朗普如期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共和党横扫两院,从近期的增量关税、外媒吹风的针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新一轮制裁,全球右翼化正在驱动两个世界的裂度加深。美国10月CPI符合预期、PPI回升,核心PCE同比2.8%,市场用工需求稳健,美国总需求高位稳定,但明年美国的再通胀风险并没有被消除。比特币期货价格在11月下旬突破10万美元,美元指数一度来到108.1、创造2023年以来的新高,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已反弹至7.25。
国内财政政策稳步推进,化债资源一次分配到位、缓解地方政府现金流,尽管没有直接推出“bazooka”式的刺激政策,但财政部表示会通过赤字空间、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等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地产政策也在稳步推进,取消普宅与非普标准、降低契税等,明年要看100万套货币化安置、收储存量房、购房补贴等关键政策的进展。人民日报的文章指出“当不得‘疯牛’,要当‘慢牛’”,在看重市场的情况下,未来推动地产止跌回稳、刺激有效需求须要兑现,从而夯实整体对政策的信心,使自上而下都敢于放手一搏。
展望2025年,国产化仍是主干投资逻辑,若总需求刺激政策给力,顺周期方向的消费、医药等有望修复。A股市场的资金面仍十分活跃,11月全市场日均成交额仍接近2万亿元,科创与中小盘风格继续占主导,而前期由机构主导的红利风格表现则相对平淡。12月市场仍具备上行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成为又一重要节点。从具体的行业结构来看,预计积极成长类资产会持续占优,继续坚持科技>新能源>高端制造的配置思路,新兴产业方向仍将是市场短期的核心偏好。
针对部分重点产业的思考更新如下(其他细分领域可参考上月观点):
科技:重视先进封装、先进晶圆制造全产业链,梳理兼具方案思维、投资能力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同时关注信创、数据要素、AI应用等软件互联网的投资机遇;关注AI眼镜,类似于智能驾驶领域原来讨论的“沿途下蛋”可能会成为XR的重要发展路径,AI眼镜品牌有望进入百花齐放阶段,行业从25Q2开始逐步上量;关注谷子经济,IP与产品力强化,粉丝群体的消费能力在逐渐增强,除了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高端制造: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特斯拉、华为等头部科技公司正在积极引领,国内厂商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能力愈发完善,但操作系统与“大脑”的能力仍需提升。另外,智能驾驶、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制造新兴方向短期仍将被青睐。
$华夏数字经济龙头混合发起式A(OTCFUND|016237)$
$华夏数字经济龙头混合发起式C(OTCFUND|016238)$
风险提示:1.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2.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