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长假前,券商都比较喜欢推“国债逆回购+短债基金”的现金管理策略,宣传“一份本金,两份假期收益”,这听起来非常诱惑,不过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是要细致探究的。
宣传中理想化的策略
券商的宣传,大致是先做国债逆回购,然后在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申购或者买入短债基金。这样一来,国债逆回购能拿到整个假期的收益,短债基金也能拿到整个假期的票息收益,所以就相当于一份本金,两份收益。
这里的想法非常巧妙,利用资金不可取但是可用的规则,将可用资金直接申购或者买入短债基金,高效利用了资金。
实践中,不管实际上能不能拿到所谓的两份收益,至少资金确实利用了2遍,这是没问题的。不过这样的宣传,还是比较理想化的设想。
抽丝剥茧
我们来盘一盘资金到底占用多长时间?以及相关的风险。
以这个春节假期为例,周五(1月24日)做1天国债逆回购,是能拿到9天假期收益的,资金1月27日(下周一)可用,2月5日(星期三)可取。
在资金可用的27日,按照策略要求申购短债基金,按照27日基金净值算成本,但是T+1日确认申购的话,实际上是2月5日确认,那么满7天不收惩罚性赎回费,需要等到2月11日才能赎回,如果当天就赎回的话,以2月11日净值算最终持有收益。
看到这里,应该能明白,实际上资金占用不是就假期一段时间,还有节后一周的时间,同时要承担这一周债市波动风险。
如果不想承担这一周债市波动风险呢?办法倒是有的,直接在场内买短债基金,比如短融ETF。但是大家都这么想的话,短融ETF的价格恐怕就低不了,货币ETF同理,甚至因为货币ETF的收益更加确定,交易价格会明显高于基金净值,也就是出现溢价,且溢价有时候很离谱,高到比整个假期收益都多。
然后我们再回想下,27日基金净值理论上不包括假期的票息收益,但是债市波动会不会也提前计提这部分收益呢?当然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市场比较好的时候。遇上这种情况,27日净值就是一个跳涨,然后节后还要提心吊胆一星期,用这个策略,反倒不安心了。
理性面对现实
这个策略实现宣传中的两份收益,其实是有现实前提的。也就是节前债券市场不太好或走平,节后市场平稳或走好。两个平稳将就两份收益,从不好到好,兴许不止两份收益。但是别顾着高兴,这是承担债市风险应得的,不是白捡的。
如果节前债券市场好,节后不好,那就是最差的结果,票息收益的安全垫可能不够,节后调整力度还比较大,别说两份收益,一份收益都勉为其难,甚至要负收益。
总的来说,这个策略有一定可取之处,但并不是很确定的两份收益,不宜想太多想太美。实际上也是要对短期市场的表现有一个判断的。